顧曉鳴教授:大學中要有生命的延續
2012-07-25 來源:中國科學報
青春之美誰欣賞
這些年,顧曉鳴在關注高等教育的同時,也進行了大量對青少年教育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他注意到了一個現象。
“在國內,對于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研究與研究對象的年齡是成‘反比’的。”他解釋說,對幼年兒童、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研究著作很多,而隨著年齡的增大,對大學生的心理學、人類學研究卻很少。但是,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男女生在生理變化、青春期認知結構的性心理等方面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此,我們關注明顯不足,這反映在高校的內部,便表現為某些制度安排得不盡合理。
“不可否認,這幾年各高校的硬件條件有了很大提升。但問題是,這在本質上還屬于教育的外在思維,即怎么讓學生住得舒服,這并不等于從學生的特定年齡結構出發,對其內心需求的關心。”他說。
僅以大學內部的宿舍安排為例,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將男女生宿舍分為兩地,中間完全隔離。顧曉鳴將這種方式稱為“把學生當動物飼養”。“我們沒有看到青春期學生在彼此交往過程中展現出的美麗,進而幫助他們維護這種交往的純潔性,而是采取了硬性的分隔措施。但這樣的處理帶來的結果是什么?是男生想方設法潛入女生宿舍,是女生千方百計私會男友。于是,整個過程反而被色情化了。”他說,“堵”與“疏”之間究竟如何取舍,不言而喻。
在采訪中,顧曉鳴坦言,自己可能是在國內高校中,最早提倡女生在大學期間尋找自己愛情的。他表示,大學期間的愛情是美麗而純潔的,也符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本性特點。如今,幾乎所有高校已經對學生情侶采取了寬容的態度,這反映了頂層設計的人性化,但僅僅寬容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加科學和貼心的引導。
面對學生,你是誰?
1962年,17歲的顧曉鳴參加完高考。當他仰望天空時,忽然意識到了一個有些“哲學化”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死,但什么東西是死后也不會消失的呢?他想到了兩樣,一是知識,死后可以通過書本流傳;二是自己的孩子和學生,那將是他生命的延續。
對高等教育,顧曉鳴的一些觀點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但這些觀點卻無不滲透著其對學生深深的愛。雖然他也曾一再表示,對學生的愛并不等同于“溺愛”,但顯然在內心中,他已經將學生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在采訪中,他也一再假設:“如果這個學生是你自己的孩子……”
不可否認,如今的高等教育面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大部分屬于制度層面,通過在制度層面調節都能加以解決,但很多問題的深層次根源也都可以歸結到一點,即制度設計者和制定者在對待制度接受者——學生時,將自己擺在何種位置。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還是耳提面命的教育者?抑或是含辛茹苦的養育者?
如果每個師者都能將自己的學生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或許很多問題從一開始就不會存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京林業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林科院《Nat. Commun.》:可快速、大規模制備的高強度、耐水耐溶劑、可降解回收纖維素紙塑材料 2025-07-18
- 西南大學孫現超教授、黃進教授與法國科學研究中心Alberto Bianco教授 AFM等期刊:在離子型納米農藥研究新進展 2025-07-18
- 四川大學金勇教授團隊 Nano Energy:具有可逆相變特性的太陽能驅動導電多功能水凝膠用于污水的凈化與實時監測 2025-07-18
- 安農大陳玉霞教授團隊 AFM: 具有高機械強度、抗疲勞性和離子電導率的多功能絲瓜海綿水凝膠用于監測人體生命體征 2025-04-05
- Science 之后今年第6篇頂刊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Adv. Mater.: 前生命化學啟發的“膜”法創新 2023-10-25
-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劉靜團隊 Matter:水相液態金屬物質問世,展現類生命組織與器官節律特性 2023-08-01
- 基金委發布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第二批延續申請公告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