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料回收加工產業化為鞋業“排毒養顏” |
|
2005-10-28 中國聚合物網 |
|
制鞋廢料污染問題一直困繞著制鞋企業。目前,在一些制鞋基地,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廢料回收加工銷售產業鏈,廢舊鞋料80%可被利用,一年可以產出8000多噸的制鞋材料,按照保守估計,總產值可達1600多萬元,等于每年節省8000噸以上的制鞋原材料。
我國制鞋企業每年產生大量的廢舊鞋料,僅以廣東省惠州市吉隆和黃埠兩鎮為例,每年大約產生33000萬噸。我國制鞋企業眾多,全國各主要鞋業生產基地每年產生的廢料數目可想而知。如何處理這么多的廢舊鞋料,一直以來是困擾各地制鞋企業和政府的難題。
據了解,廢舊鞋料主要包括PVC、PE、TPR等材料,而恰恰這幾類材料最難處理。對于廢舊鞋料的處理,各地主要采取焚燒、填埋等辦法。如果焚燒,會產生大量含有苯的有毒氣體,如果填埋,由于廢舊鞋料不易腐蝕,經過雨水浸泡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地下水質。可見這些辦法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污染。還有,一些小企業隨意堆放廢舊鞋料,因此引發火災的新聞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在浙江“鞋都”晉江,制鞋下腳廢料使晉江流域的陳埭段11.3公里海岸線幾乎成了“垃圾線”。
在制鞋企業的分布密集地區,當地人戲稱,富起來的制鞋人卻讓廢料給埋了。而在廣東省惠州市吉隆和黃埠兩鎮,別處不值分文的廢舊鞋料卻成了“香餑餑”,竟有企業出高價收購。這與廢料回收加工產業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記者從當地企業了解到,廢舊鞋料中超過80%可以再生利用,一年可以產出8000多噸的制鞋材料,按照保守估計,總產值可達1600多萬元,每年節省8000噸以上的制鞋原材料。面對大量的廢料,當地一些精明的企業打起了“變廢為寶”的主意,從外地購進破碎機,將廢料打碎,再將其制成塑料用品的原材料,通過壓制,制成各種塑料制品,使得廢料堆積的現象得以改觀。
據了解,經過加工的廢料被制成塑膠板、人造拖鞋等,其中水桶、便桶、秧桶、建筑用桶、養殖用桶等各式器皿非常暢銷。因為農村需要,湛江、韶關、河源、福建、溫州以至越南、緬甸等地均有巨大的市場。現在,當地生產的塑膠板也成為暢銷的裝飾材料。
由于打開了市場,原來不花分文就可以收到的廢料,現在已由500元一車漲到1500元一車。到目前為止,僅惠東縣就已有10多家這樣的廢料處理廠,每年總產值已經超過億元。
“我們去年利用廢料加工而成的鞋料產品已達1000多噸,實現利潤200多萬元。”吉隆鎮源發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憑借制鞋行業的不斷發展,廢料回收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公司還準備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據了解,像源發塑膠制品有限公司一樣,包括黃埠鎮在內的其他企業,都表示要擴大生產規模。黃埠鎮的科達塑膠制品廠去年回收生產鞋材料6000多噸,其中出口到印度和南非的就達2000噸。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該廠正準備籌建新廠房,力爭實現生產規模突破10000噸。
目前廣東全省有制鞋企業近萬家,其中東莞就有制鞋企業1200多家,全省年產鞋30多億雙,年產量和出口量占全國鞋類的50%左右。而各地產生的鞋廢料十分可觀,廢料處理實現產業化,不但消除對環境的危害,還形成新的行業。 |
(責任編輯:一文) |
|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
|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
|
發表 對“
廢料回收加工產業化為鞋業“排毒養顏”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