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2:30,煙臺大學近八百名計算機學院學子和全院老師齊聚模擬法庭,共同聆聽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張鈸院士給大家做題目為《認知過程與智能信息處理》的學術講座。
首先計算機學院院長宋宜斌教授代表煙臺大學計算機學院全體師生熱烈歡迎張院士的到來并簡要介紹了張鈸院士的一些情況。張鈸院士195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后一直留校任教至今。現任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計算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主任,1987-1994年擔任 "863" 高技術計劃智能機器人專家組專家,現主要從事人工智能、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智能機器人、模式識別以及智能控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本次講座內容層次高,學術性強,但張院士通俗的語言表達和幽默詼諧的氣質一下子拉近了和老師同學們的距離。他從信息技術的突飛發展到信息量增長和信息處理能力的下降,又從信息處理的兩大變化到信息處理能力的基本矛盾和解決途徑,引出了報告的主題,得出信息處理智能化方法:人類認知能力和機器數字化處理信息能力結合而成的新的處理方法,使大家了解到很多人的認知能力其實計算機根本無法做到。譬如視覺認知中的整體性、靈敏性和錯覺,是計算機無法識別和處理的,并與機器信息處理相比較得出智能信息處理方法。
緊接著,張院士展示了航天城及神六完美的發射場面,在領略了國人自豪的同時,提出了一個現實性的問題,怎樣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中國要發展,中國要富強,提高同學們的自主創新能力迫在眉睫,張院士從四個方面作了概述:培養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加強基礎研究;發展宏大的研究隊伍。
學術報告結束后,同學們自由提問。張教授非常謙虛并深刻地回答了機器人智能化的發展前景、中國教育體系是否應該改進、腦科學與計算機的聯系、中國航天前景等問題。張院士要求同學們要以學業為重,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并強調創新才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最后,計算機學院院長宋宜斌教授對張鈸院士的演講致以衷心的感謝。他說。張老師的講座,不僅涵蓋了專業知識,而且對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思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