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日前在“應變與互動--全球經濟新態勢下的中國企業戰略”高層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液化天然氣市場將迅速擴大,進口清潔便宜的液化天然氣將改善中國能源結構,并解決大量石油替代。目前中海油已經率先在廣東建設中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計劃于2006年投產。
“現在中國液化天然氣市場發展非常快。在2000年的時候,當時在國內還沒有人認為液化天然氣可以成為中國市場需求的一個能源品種。但是到了2003年我們做試點的時候,液化天然氣被說是將來有可能成為能源的一個補充。到了2004年、2005年我們的整個預測全都被推翻了�!备党捎窀袊@中國液化天然氣市場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保守的預測。
傅成玉說,當時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計劃9年分3期,每期3年,第一年建300萬噸,可是當建到半年時就發現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于是就將300萬噸改成370萬噸。
“到第二年就發現第二期不能再等三年了,就得馬上開始。所以當時就把一、二期合起來,把管道加大、增加儲存站�!备党捎裾f。
據他介紹,廣東液化天然氣的一、二期項目在原先計劃的基礎上加大了600萬噸。廣東同時向發展改革委申請要建第二個站,至少要加300萬噸,而福建、浙江、上海都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據統計,由中海油主導的沿海LNG進口在未來幾年內將迅速達到2500萬噸/年。
“我們到2010年規劃進口30000萬噸,剛開始誰都懷疑有沒有這么大的市場,現在看是不夠�!备党捎裾f。
據介紹,3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相當于4000萬噸的石油。到2020年按目前在建項目的規劃,中國至少要進口6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相當于進口8000萬噸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的熱值遠遠高于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可以解決大量石油替代計劃,”傅成玉說。
中國目前每年進口石油1億多噸,在高油價的背景下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
傅成玉認為世界天然氣市場仍然是供大于求。盡管這兩年液化天然氣價格也在大幅上漲,但是上漲的幅度遠遠低于石油。
我們第一期為廣東簽的液化天然氣是20美元/桶,一年370萬噸25年價格基本不變。我們看10年以后天然氣也是非常便宜的,天然氣價格隨著油價浮動,但石油價格每漲1塊錢,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大概只相當于油價上漲幅度的20%,傅成玉說。
中海油已經在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省市推進液化天然氣項目建設,并計劃建設一條東南沿海天然氣管道連接海上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
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是國內第一家液化天然氣項目,采取中外合資、中方控股的方式。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370萬噸/年,二期工程設計規模700萬噸/年,項目計劃于2006年6月投產。
福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輸氣干線項目是中海油總公司在沿海投資建設的第二個LNG接收站。包括接收站、輸氣干線項目和八個用氣項目。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260萬噸/年,計劃于2007年10月試投產。
浙江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合資項目一期建設規模為300萬噸/年,二期擴建到600萬噸/年,預計項目2008年建成投產。
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設計規模為600萬噸/年。一期計劃于2008年6月建成投產,可形成每年供應上海4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能力。
海南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一期建設規模為200萬噸/年,于2010年建成試運,并計劃于2015擴建到300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