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武陟縣有關部門了解到,該縣的造紙廠已由過去的100家減少到12家,但產量卻由過去的9萬噸提高到20多萬噸。這是該縣堅持不懈抓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該縣按照“抓大棄小,增產增效減污”的原則,著力調整造紙業結構,從造紙原料、紙類品種等方面對造紙行業進行全面調整,依法關閉了80多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
該縣堅持民營化方向,先后對一批死滯企業和債務沉重企業進行了改制,使包袱變成了財富。武陟縣紅麻廠2002年改制為江河紙業有限公司后,當年就開發出高檔無碳復寫紙產品,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重要的無碳復寫紙生產基地。
前不久,該縣總投資1200萬元的天風紙業年產1.5萬噸高檔生活用紙項目正式奠基,總投資3.86億元的10萬噸無碳復寫紙項目也進展順利。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三高一低”,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密度高和污染低。
經過工業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和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該縣造紙行業呈現出“一減、一降、一高、一增”的特點:一減,企業數量減少了,造紙企業由100家減少到12家;一降,污染排放總量下降了,年廢水排放量由2400萬噸下降為1600萬噸;一高,產量提高了,全縣年造紙量由9萬噸提高到20多萬噸;一增,經濟效益增加了,年利稅由不足1000萬元增加到2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