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華人和其他東亞民族的鞏膜都比歐美人要薄,因而都屬于近視的易發人群。在昨天舉行的首屆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治論壇上,北大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說:“東亞人不但近視發生早,近視蔓延快,而且近視增幅迅猛,僅小學階段就每年增加300-600度。另外,近視的加深無明確的終點,近視的增幅與工作時間密切相關。”
多半初中生近視
據權威部門統計,2002年我國在校學生視力不良(其中85%以上為近視)檢出率為:小學生26.96%,初中生53.43%,高中生72.8%。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近視第一大國———日本。而全球約1/3的近視患者在中國。
7歲-9歲近視成倍上升
昨天,季成葉教授在此次論壇上作了《中國學生視力不良流行現狀和15年動態變化》的學術報告。報告指出,自1985年-2000年的15年來,特別是前10年,我國城鄉男女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均有大幅度上升,尤其在7歲-9歲期間更是呈現成倍的上升趨勢。
孩子長得快也易近視
季教授分析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負擔的加重,工作時間的延長和讀、寫環境不良。同時,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在該階段出現生長加速現象。由于生長發育提前,孩子在這一階段個頭躥得很快,但是營養跟不上,也促使孩子出現視力不良現象提前。
重點校學生近視眼多
綜合對我國不同群體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的2000年流行現狀和15年動態發展趨勢分析,季成葉得出以下結論:視力不良是我國目前患病率最高的學生常見病,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鄉村,省會大城市高于其他群體,重點學校高于普通學校。其中,約70%的近視新發病例出現在小學高年級至高中階段。
無閃爍電視對眼睛好
相關調查資料顯示,68.1%以上的小學生每天看電視2小時以上,電視屏幕大多在25英寸以上,學生與電視屏幕的距離只有1米-3米。此前,北大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馬軍教授等人進行了電視屏幕閃爍對人體視覺調節功能影響的研究。研究表明,與頻閃50赫茲隔行掃描的普通電視相比,爍閃為60赫茲以上的逐行掃描無閃爍電視比對眼睛的損害要輕。
高度近視夫妻孩子也易近視
北醫三院眼科中心主任李淑珍說,為了預防近視的發生,每學習1-2小時,孩子應站起來到室外活動一會,經常遠眺;課間堅持外出活動,放學后到戶外鍛煉;使用科學有效的防近視儀器。另外,還應避免雙方均為高度近視的人結婚,以減少遺傳性近視。
激光矯正視力還需慎重
對于流行的激光視力矯正手術,李淑珍認為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做。她表示,這種手術有嚴格的禁忌癥,要經過專業醫生的檢查才能決定。另外,由于這種技術進入我國只有10多年,盡管現在的近期效果不錯,但是長期效果還要等待時間的見證。
本月起全國細查學生視力
昨天,季成葉教授還宣布,從本月起將首次對我國中小學生的視力進行專業、系統的精細化檢查。調查將在全國隨機抽取18個省、市、自治區展開,調查對象為6歲-18歲的30萬名城鄉漢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