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酚A(BPA)等食品包裝污染物研究進展 |
|
2005-6-9 中國聚合網 |
|
PVC包裝紙中含有14%~38%增塑劑,這些增塑劑大多是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簡稱EEDs),它們能夠改變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并可對末受損的器官或其后代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增塑劑主要通過食品包裝材料進入食品。新生兒和發育期的器官對EEDs是最敏感的,因為嬰兒通過母乳受到的污染量約為成人平均水平的10~20倍,嬰兒在其生命的第一年將獲得其一生中所得總量的10%;激素功能的變化能夠導致一系列的不良效應,此類效應可以是肉眼可見的或是細微的、功能性的或結構性的,還有許多效應是近期無法覺察的,這些潛在影響隨種群、性別、年齡、劑量和暴露時間長短而異。EEDs是高脂溶而非水溶性的,主要污染魚、肉、蛋及乳制品。人體的脂肪組織、血液和母乳中均可檢出。另外,孕期婦女也是敏感人群,因為她們的暴露直接導致嬰兒的暴露。
本文主要關注與食品密切相關的、國內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幾個環境內分泌污染物。
1 雙酚A(BPA) 雙酚A (biphenol A,簡稱 BPA)是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塑料的添加劑,制成的塑料產品用于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樹脂產品廣泛用于金屬的涂層包括食品罐頭、瓶蓋和供水管。牙科所用聚合物材料中也含有雙酚A。
低含量雙酚A會降低精子數,提高激素相關癌癥的發病率,如乳房癌、睪丸癌、前列腺癌,并造成生殖系統的先天缺陷(非遺傳性睪丸癌),以及與激素相關的疾病,如女孩青春期提前。即使在極低的濃度下,BPA會影響青蛙的雌雄比例,造成蝸牛的絕育,由于生態系統的復雜性,BPA對其他物種的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這才是人類的主要問題。
Fred vom Saal和Wade Welshons早在1997年就開始敲響警鐘,因為他們的研究小組發現即使極低劑量的BPA也會影響健康。如果雄性小鼠在子宮里就暴露于極低劑量的BPA,出生后前列腺重量明顯增加,每日精子產生量降低。而且,低劑量BPA比高劑量更會引起健康風險。隨后,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陸續報道了同樣的健康效應問題。 現在,對此問題已經達成了一致的認同,即BPA在低劑量下也會造成健康風險,包括雌性的生殖系統、乳房、睪丸、精子產生以及行為影響等。
1.1 產量
工業生產需要大量BPA,工業越發達,需要的BPA量越大,對人類造成的安全隱患也越大。國內的產量還極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比例微乎其微。但由于空氣、水體的流動,商品的流通等等問題,其他國家造成的污染會遷移到我國境內,污染問題不容樂觀。
1.2 用途
僅僅歐洲市場在97/98年度的年消耗BPA為64萬噸,而且據報道,每年正以7%的比例上升。65%BPA產品用于聚碳酸酯,25%用于環氧樹脂,10%用于特殊樹脂和阻燃劑,如四溴雙酚A。含有雙酚A的產品包括:光盤、食品罐頭襯里、傳真紙、粉末顏料、安全頭盔、防彈絕緣板、塑料窗、汽車部件、膠粘劑、保護涂膜、碳酸酯瓶和包裝容器(可回收的牛奶和水瓶)以及電器類的罩子等,BPA也可作為反應抑制劑和抗氧化劑用于PVC產品及其加工過程。
1.3人類暴露情況
人類暴露于BPA主要通過食用含有BPA材料包裝的食物,嬰兒奶瓶,牙科充填物和密封物。英國最近發現,飲用水中的BPA主要來源于供水系統所用材料,特別是新管道。由于用聚碳酸酯(BPA合成)和聚砜(用BPA、BPS合成)材料做成的瓶子裝礦泉水,因此,瓶裝礦泉水也有問題。塑料瓶裝的葡萄酒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胎兒、嬰兒和青春期兒童對BPA最為敏感.胎盤血液內BPA的濃度為0.4-1.6μg/kg凈組織,也就是說,胎兒未出世就已經暴露于BPA了,BPA在母體血清內的蓄積量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大部分BPA會很快被清除掉,剩余的一些會蓄積在血液中,濃度會不斷提高。另外,魚和人體脂肪組織也會生物蓄積BPA。
1.4 累積暴露
很多與BPA相似的成分也有雌激素活性,如雙酚F(BPF)、BPAF和雙酚二縮水甘油醚(BADGE)都是塑料的基本組成成分;BADGE是環氧樹脂的起始成分,用作罐頭內層涂膜,也是PVC和環氧樹脂混合材料的穩定劑和增塑劑,更是聚酯罐頭內層涂膜的優良增強劑。歐洲食品中10%以上含有1mg/kg以上的BADGE,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最容易受污染,如鯖、豬肉、鳳尾魚、沙丁魚、充滿油的罐頭魚等。英國調查顯示最大攝入量不會超過3μg/kg體重/天,污染最嚴重的鳳尾魚中含量為9.3mg/kg。如果一名55kg的婦人攝入50g鳳尾魚的話,每kg體重的攝入量就是8.4μg。 BADGE氯乙醇衍生物的結構與某些遺傳致癌性物質具有相似的結構,因此,需要特別關注。而且,BPA和BADGE都會與DNA形成加合物,另有體外實驗證實,BADGE不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而是以雌激素樣作用影響細胞增殖。
2 鄰苯二甲酸酯(PAEs)
鄰苯二甲酸酯,又名酞酸酯,英文名: phthalic acid ester,簡稱PAEs。PAEs被大量地用作塑料,尤其是聚氯乙烯塑料(PVC)的增塑劑和軟化劑,約占增塑劑消耗量的80%。PAEs也普遍用作驅蟲劑、殺蟲劑的載體,化妝品、合成橡膠、潤滑油等的添加劑,塑料、箔片印刷用墨水的添加劑。該類化合物從鄰苯二甲酸二甲基酯(DMP)到十三烷基酯共20多種化合物。PAEs的水解和光解速率都非常緩慢,屬于難降解污染物。它們具有“三致”作用,屬于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美國環保署(EPA)和我國已將其列為優先控制污染物。
酞酸酯類污染物主要通過塑料容器包裝的食品和水進入人體。根據報道,食品包裝用硅橡膠產品中DEHP的含量為60~5830mg/g ,DBP為60~80 mg/g。高脂肪食物(肉制品, 鮭魚片,牛奶, 乳酪, 人造黃油或色拉油)中總酞酸酯濃度在0.3~2.4 mg/kg左右。
2001年日本調查了市場上的16種玻璃、塑料和金屬包裝的嬰兒食品,發現7種樣品中的DBP含量在1.2~9.140mg/個樣品,15種樣品中的DEHP含量在1.3~18mg/個樣品,據此計算,每個嬰兒對DBP和DEHP的每日攝入量分別為TDI值的1/2500和1/(90~300)。另外,食品操作人員用帶了手套的手趁熱抓壽司也會加快手套中增塑劑的遷移速度,調查發現壽司中有高達每日允許攝入量的DEHP(40mg/kg/天)。
調查發現牛奶在收集、運輸和包裝過程中沒有明顯污染情況,生牛奶中總酞酸酯含量在0.12 ~ 0.28 mg/kg. 在乳酪加工過程中,DEHP得到濃縮,含量達到 1.93 mg/kg, 而低脂乳產品中DEHP≤0.01 ~0.07 mg/kg。說明酞酸酯類污染物不僅來源于原料,也來源于加工過程[3]。 含有酞酸酯類污染物的食品經過冷凍干燥能將DEHP降低 21.1%~41.3%, 燒烤降低26.1%~52.5%, 蒸煮降低 11.6%~33.1% ,油炸降低10.6%~43.5%;并發現DEHP可以隨著水分被去除。另外,微波加熱時,沸點越低的污染物越會蒸發掉,高沸點的容易進入食品。
3 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
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英文名:di-2-(ethylhexyl) adipate ,簡稱DEHA。作為塑料中常用的增塑劑,具有改進塑料的柔軟性和耐寒性,增進光穩定性,改善加工性能等優點,被廣泛使用于多種塑料制品中。食品級塑料中含有28.3%的DEHA增塑劑。有實驗顯示DEHA能令動物致癌;食品中的DEHA來源于食品包裝材料。法國、德國、新西蘭調查顯示,目前還沒有超過TDI值。 類似的物質還有雙-異壬基己二酸di-isononyl adipate (DINA),尤其是PVC包裝的魚醬、炸丸子和燒賣中含量最高[4]。干酪中含量較高,最高可達90.6 mg/100 g,平均為28.1 mg/100 g,根據計算每攝入100g干酪就達到TDI值的56%。
用含有己二酸二辛酯dioctyl adipate (DOA) 和 acetyltributyl citrate (ATBC)增塑劑的PVC和P[VDC/VC]薄膜包裹肉糜后微波加熱時發現,其遷移量與加熱時間、肉糜脂肪含量和薄膜中增塑劑原始濃度有關。加熱4min后,DOA和ATBC的遷移量分別為14.62 mg/dm2 和0.62 mg/dm2,而對照組(沒有用該薄膜包裹)中檢測不到。
4 烷基酚
烷基酚(alkylpheniols)被廣泛地用作塑料增塑劑、工業用洗滌劑、農藥乳化劑、紡織行業的整理劑等,它包括:壬基酚(nonylphenols, NP)、辛基酚(octylphenols)、辛基苯酚、苯乙烯 (styrenes)、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4-乙基酚、鄰甲酚、苯酚、4-辛基酚、4-壬基酚、2,3,4-三氯酚、2,4-二氯酚。
1938年就發現了烷基酚具有雌激素活性。有報道指出,每公斤體重服用4mg壬基酚、24h可損壞DNA結構并抑制子宮過氧酶活性。烷基酚作為內分泌干擾物的代表物成為環境毒理學研究的熱點,其毒性與烷基酚結構的關系是:三支鏈烷基>二支鏈烷基>直鏈,對位>間位>鄰位,而且多支鏈取代也最難生物降解。而且DNA的損傷程度與化學結構有一定的關系,苯酚環中增加其他基團,可使致突變活性增強,并且隨著苯酚環中氯原子數的增加,致突變活性也增強,隨著苯酚對位碳原子數增多,其致突變活性也增高等。
5 向食品中遷移的影響因素
影響包裝材料中的內分泌干擾物向食品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包裝材料中的增塑劑濃度、貯存時間、貯存溫度、食品脂肪含量和接觸面積。
例如,PVC包裝紙中DEHA的遷移隨豬肉和牛肉中脂肪含量、貯存時間和溫度升高而升高,新鮮肉中DEHA只停留在離肉表面2cm的地方,而且雙層PVC包裹的豬肉在5°C 貯存3 天的遷移量大于單層包裹,然而先將豬肉用單層PVC包裹2天后,再用另一PVC包裹1天,DEHA的遷移量最小。 食品包裝塑料中的DEHA向干酪食品中遷移的受接觸時間、食品的脂肪含量和水分以及干酪的完整性有關。在5±0.5°C 的冷藏條件下,DEHA向荷蘭形干酪(Edam)遷移的平衡時間為100h,而向Kefalotyri干酪遷移的平衡時間為150h,向羊乳干酪遷移時240h也沒有達到平衡,冷藏240h后上述各產品中DEHA含量為:222.5 mg/kg (12.2 mg/dm2)、345.4 mg/kg (18.9 mg/dm2) 和133.9 mg/kg (7.3 mg/dm2) ,包裝這3種干酪的塑料中DEHA的含量分別減少24.3 、37.8和 14.6%。該研究得到的遷移量已經超過EU規定的最大遷移量規定 (10 mg/dm2 or 60 mg/kg)。而且DEHA分布在干酪的接觸表面,不超過離接觸表面3.6mm深的區域。
而且其他方式也會影響遷移,例如,在飲料水中采用g-射線代替常規熱殺菌,發現隨著照射強度的增強,DEHP向水中的遷移速度明顯增大;搖動瓶子會增加DEHP的遷移量;如果將剛做好的炸肉餅立即趁熱用塑料薄膜包裝,或放置5-30min后再包裝,污染物的遷移量前者是后者的3.5~14倍;瓶裝水在剛裝瓶時幾乎檢測不到DMP, DEP , BBP和DEHP,但在聚乙烯瓶中貯存10周后,內分泌干擾物的總含量達到0.681mg/L(但還不會引起健康風險); 即使在低溫貯藏條件下,仍有污染物會遷移到食品中,特別是那些低分子量成分,如BBP。
6 降解
國內有研究用光降解方法去除水中的雙酚A;新加坡學者建立了一套實驗室規模的微濾-反滲透水處理系統,準備去除水中的雙酚A,但還無法達到工業化大規模運用的程度。 藻類與微生物可以降解,小球藻5d對DMP的降解率為66.8%;真菌cutinase可以降解油炸、油性食品包裝紙涂膜中的BBP,7.5h的降解率為60%,產物中BMP含量是酯酶降解產物的1/107,而BMP會氧化損傷細胞。
黃瓜、西紅柿和紅胡椒中的某種酶能降解DINA、 DEHA、雙-2-乙基己基壬二酸酯、雙-2-乙基己基癸二酸酯和雙-2-乙基己基十二酸酯。該酶的分子量為25 000-45 000 Da,隨著蔬菜的成熟以及增塑劑成分中碳數的增加,降解力逐漸下降。
人類的食物原料就是那些已經污染了的生物(植物、動物和真菌等),雖然有報道大部分植物或動物體內該類化合物還沒有超標,可以放心食用,但這些數據都是基于原料中的含量來說的。孰不知,這些原料在進入人體之前還需要經過很多加工才能被食用。那么,在各種各樣的加工過程中,如加熱、高壓、煎炸、熱炒等等,該類化合物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是從食品基質中游離出去?還是會與食品組分反應產生無毒或更毒的產物?對于這一過程,目前還沒有資料報道,幾乎找不到相關基礎數據,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是一個盲點。也就是說,食用前食物中這些污染物的真正含量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
(責任編輯:徐菲) |
|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
|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
|
發表 對“
雙酚A(BPA)等食品包裝污染物研究進展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