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錄像機、音響、電腦、手機……這些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正在日益加快,用不了幾年就會重新采購一次。被淘汰下來的電子產品都去了哪里?這些電子垃圾是如何處理的?墨西哥媒體近日刊文稱,電子垃圾處理正在成為新興產業。
墨西哥《宇宙報》近日刊文說,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相當于新生產電子產品的一半。由于沒有法律的明令禁止,最普遍的處理辦法就是把各式各樣的已成為垃圾的電子產品“扔掉”。美國就把它所產生的大部分電子垃圾都“扔”到了墨西哥。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因過時而被“扔掉”的電腦就多達1.34億臺,此外還有3.49億件其他種類的電子產品。
美國正在通過立法促進電子垃圾的處理和回收。一部關于電子垃圾處理的法律將于2006年生效,該法律對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法律提案指出,所有筆記本電腦、顯示器、手機生產企業都應負責回收其老舊產品,并在新產品的生產中使用回收零件。此外,美國還將要求銷售電子產品的企業回收老舊產品,并將其送到專門的處理工廠。
文章說,對歐盟和一些亞洲國家來說,回收處理電子垃圾正在逐步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中國是電子垃圾處理方面的先鋒。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的一些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和回收處理企業之間就建立了合作關系。據統計,中國目前每年回收8000萬件電子產品,其中很多部件得到了再次利用。
但在世界范圍內,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仍面臨一些問題。德國一家電子產品回收公司的負責人尼科?克魯肯貝格指出,電子垃圾回收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行業標準尚未確立,電子垃圾處理方法和模式仍在摸索之中,尤其是無害化處理方面缺乏相關投資,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與產品用戶將老舊產品部件回收利用的必要渠道還沒有建立起來。
克魯肯貝格說:“電子垃圾處理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困難是,各種電子產品,尤其是電腦,都是由多種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處理起來比較困難,成本較高。”
其實,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可以追溯到25年前。人們發現,如果對被扔到垃圾堆里的各種電子產品進行超過1200攝氏度的高溫處理,就可以提取其中所含的貴重金屬,還可以直接把淘汰下來的電子產品“回收利用”,作為其他產品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