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電子產品在整車價值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的汽車電子產業正在快速發展。據國內IT領域權威研究諮詢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預測,2005年,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并從此開始進入一個加速增長的時期,2006~2007年,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進入高峰期,到2008年,由于產能轉移速度的放緩,產業規模增長率開始逐步下降,但仍保持超過30%的增長速度。到2009年,中國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將達到1434.1億元人民幣。
汽車電子業競爭態勢嚴峻
但是專家認為,中國汽車電子產業面臨的競爭態勢是嚴峻。目前國內絕大部分汽車電子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在高附加值產品上的研發不足,供給能力極為有限,多類產品大量依賴進口。一方面,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等產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汽車音響和汽車空調等產品供過于求。與此同時,博世、德爾福和電裝三家企業依舊占據了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絕對優勢;飛利浦、微軟、德國威霸、瑞薩科技、歐姆龍等國際知名公司紛紛進軍中國汽車電子業。
據日前出席“2005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的業內人士分析,汽車電子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一是政府引導不夠,缺乏總體規劃,國家意志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體現不充分,各地低水平重復建設,缺乏有效的管理;二是官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三是技術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四是國內企業面臨競爭壓力日益增大;五是配套難度大;六是信息產業與汽車產業融合不夠;七是既懂汽車又懂電子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政府啟動汽車電子專項計劃
要推動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副司長肖華表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規劃,明確發展戰略;二是制定政策、法規與標準來推進;三是突出重點,抓住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關鍵;四是加快人才培養,建立科研基地;五是集中資金支持關鍵技術研究和重點產品產業化;六是促進國際合作,建設產業體系。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在“2005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講話時指出,要抓住信息技術與汽車工業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強信息產業和汽車業的合作,加快發展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提高信息產業和汽車工業的綜合競爭力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啟動汽車電子產業化專項計劃;信息產業部正在組織制定鼓勵和引導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從2004年起將汽車電子專項列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資助范圍。據悉,信息產業部將重點發展六項汽車電子產品:一是汽車計算平臺;二是電控燃油噴射系統ECU;三是汽車行駛監控記錄儀;四是車用音頻、視頻導航系統;五是汽車用半導體器件及專用芯片;六是智能交通系統。這表示了在未來技術領域,政府對塑造中國汽車電子競爭力的決心。
從整體上提高自主開發能力
整車企業人士指出,國內汽車電子業應從整體上提高自主開發能力:一是組成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科研院所為專業平臺的汽車電子研發體系;二是重點突破應用軟件、嵌入式操作系統、開發工具、標準規范等關鍵技術,從而形成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電子軟件平臺;三是與國內芯片、硬件、傳感器、執行器廠商相結合,最終形成中國自主的汽車電子產業體系。
一汽集團汽車技術中心主任李駿表示,從國外著名公司汽車電子技術戰略模式上可以看出,未來整車重點集中在標定、系統集成和軟件開發上,而汽車零部件企業則側重硬件開發、執行器、傳感器等,因而建立汽車電子標準和認證十分重要。一汽的汽車電子技術自主研發戰略主要集中在配套標定、系統集成、軟件開發三個領域,并將在整車網絡、汽車電子零部件領域加強標準規范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