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包裝領域中的不可或缺材料——薄膜,包括BOPP、BOPET、BOPA、CPP、復合薄膜及其它薄膜,主要用于煙草、食品、藥品、輕紡及音像產品的包裝。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食品、飲料、農副產品、農用化工產品需求增加,帶動了軟包裝的快速發展,軟包裝薄膜的產量由2000年的143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386萬噸,尤其是BOPP、BOPET、CPP薄膜,近幾年來在較高利潤的推動下,發展更為迅猛。BOPP薄膜產量由2000年的40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160萬噸;BOPET薄膜產量由2000年的6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33萬噸;CPP薄膜產量由2000年的8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30萬噸。但由于我國BOPP、BOPET、CPP薄膜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性及上線的盲目性,造成了薄膜產品,尤其是一些普通薄膜產品嚴重的供大于求,加之原料的不斷上漲,使得大部分生產企業利潤下滑。
21世紀的中國包裝大市場,產品既要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包括材料的抗拉伸強度、耐撕裂、耐沖擊強度等,還要有優良的化學穩定性,不與內裝產品發生任何化學反應,確保內裝產品的安全,另外還要有較高的耐溫性,滿足高溫消毒和低溫貯藏等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包裝用薄膜新品種的開發十分活躍,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的個性化的需求。由于材料自身特性的局限性或價格的因素,軟塑包裝已經由原來的單層薄膜的生產,向多品種、多功能層次的復合包裝膜發展。
但是,隨著食品包裝、工業品包裝、家庭日用品包裝、服裝包裝、藥品包裝等領域大量地采用軟包裝薄膜,軟包裝生產所引發的溶劑排放以及廢棄軟包裝產品的無法降解均帶給環境沉重的負擔。國家對于軟包裝材料、黏合劑、油墨等產品也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一系列法規相繼出臺。同時,消費者對軟包裝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用于包裝食品、藥品、日化商品這些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時,軟包裝的安全、無毒便是最首要的要求。各個行業的用戶均對包裝的材料選取、復合以及印刷工藝中的的溶劑殘留控制提出了嚴格的標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迫使軟包廠選擇更為安全的原材料和生產工藝。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我國軟包廠所采用的原輔材料如各種塑料薄膜、油墨、溶劑等等都來自石油,原油價格上漲使軟包廠原料成本不斷提高。以軟包裝行業使用的主要原料聚乙烯為例,中國聚乙烯的價格從2001年底的低點5800元/噸上漲到目前的10600元/噸,漲幅高達80%以上。另外一方面,國內軟包裝廠大多規模較小,存在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等問題,造成軟包裝廠對上游原料企業沒有談價的權利,對下游企業沒有談價的資格,利潤空間狹小。
面對生存壓力,國內軟包廠致力于新工藝的引進及對生產設備的改進,另外也有很多企業通過開發新產品或功能性產品來提升產品銷價,增強市場競爭力,也有個別企業通過行業協會結成統一的價格聯盟來控制市場價格。
當前,功能包裝是包裝新技術發展前途最廣闊的應用領域。高阻隔性、可降解環保、活性包裝、熱收縮薄膜、耐高溫蒸煮、耐烘烤、耐低溫冷凍、無菌(抗菌)性以及防靜電、防銹等具多功能性薄膜正成為行業開發的熱點,不斷優化的功能性包裝將更好地保護商品,使包裝更具便利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的個性化的需求,或更好地適應環境保護的需要。
對于薄膜廠商未來的發展趨勢,江蘇中達有關負責人馮樹銘強調,管理方面將加強宏觀調控,節本增效。產品方面,大力發展薄膜差異化產品、開發薄膜功能性產品、研制可降解塑料薄膜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他認為,對塑料薄膜包裝行業來講,為使薄膜達到差異化、功能化的目的,除從生產工藝、原料配方進行優化外,主要應從原材料改性和功能性母料及市場調研等方面入手。因此,薄膜生產廠家應該一手牽兩家:即一方面與上游廠家——生產廠和功能母料生產廠密切聯系;另一方面要與下游客戶保持溝通,做到供、產、用三方互通信息,相互協作,爭取三贏、共同發展。
從市場反應來看,我國原有的復合薄膜行業正在經歷重大的改革,圍繞著上水平、上規模、上效益的原則向深加工發展。功能性薄膜正在向更新更高的水平發展,與此同時,油墨和粘合劑的制袋印刷技術的進步也促進了我國薄膜行業向更深度發展。我國的功能性薄膜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企業創新意識也還比較薄弱。隨著產品的分類細化和生產設備的專業化,國內企業應在引進設備和技術的基礎上認真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自己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