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最新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2005年國際市場價格總水平繼續上漲,但漲幅較前一年有所回落,原油等價格創歷史高位。報告預計,2006年原油等能源產品價格仍會保持較高水平,農產品從去年較低價位回升,而工業原料價格漲幅趨降。
數據顯示,2005年國際市場初級產品現貨和期貨價格分別上漲了17.33%、20.28%,但比2004年分別低13.18和8.71個百分點。報告分析,石油、有色和黑色金屬、鐵礦石、化工產品等價格大幅上漲,是影響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上升的主要因素。
報告預測,2006年國際市場價格總水平將可能繼續高位運行,石油、有色金屬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動力,但漲幅將有所回落。
該中心專家楊青認為,影響今年國際市場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需求旺盛。今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對石油等初級產品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預計從現在一直到2010年之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幅將達到180萬桶至200萬桶,高于去年預估的118萬桶的增幅。
二是原油、天然橡膠等供應仍然偏緊,糧食庫存下降。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2005/06年度全球谷物產需缺口0.31億噸,期末庫存同比下降7.18%。美國農業部最新預測,2005/06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略有缺口。而去年年底泰國天膠主產區持續降雨導致無法正常割膠,這對2006年產量將形成重大影響。
2006年鋅供應缺口仍然較大,據英國商品研究所CRU預測,2005年至2007年期間,鋅供應缺口將接近100萬噸。
三是國際機構及主要國家政策變化對國際市場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世貿組織香港會議決議,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擬定了“2005農業調解法案”,計劃在2006-2010年削減農業補貼,并從2006年8月1日開始取消棉花出口補貼。歐佩克可能會在1月底召開的會議上做出減產的決定,以避免石油價格下滑。
四是貨幣因素對價格上漲會產生一定影響。在全球性貨幣增多的情況下,投資商品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貨幣量大量增加將延長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的周期。
另外,匯率變化改變了對商品價格的估值水平,主要計價貨幣美元貶值將對國際商品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抑制價格上漲因素增多
但楊青也表示,由于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帶來通脹預期,導致各國持續加息抑制通脹,而利率的上升將直接增加資金成本、抑制投資,降低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會抑制價格進一步走高。
因此,綜合看,今年國際市場價格總水平將可能繼續高位運行,石油、有色金屬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動力,但漲幅將有所回落。
從具體品種看,處于歷史低位的農產品價格將出現一定回升,天然橡膠價格將保持較高水平,而小麥價格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大米價格將有所上漲,但玉米價格將低位運行。
工業品價格總水平仍將保持高位運行,其中原材料供求關系偏緊的商品仍會繼續擁有上漲動力,但漲幅有所回落。
根據對全球各地29家投資銀行調查結果,2006年銅、鋁、鉛、鋅、錫、鎳價格預計分別為每噸3748美元、2090美元、926美元、13036美元、6742美元、1742美元,價格繼續高位運行;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仍有上漲的可能,黃金價格大約在500-600美元/盎司之間波動;石油價格將在50-70美元/桶之間高位運行,仍處于劇烈波動狀態。但處于中間的部分材料如鋼鐵、部分化工產品等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價格走低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