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一次性餐具將不再使用傳統塑料,而是用生物質材料"玉米塑料"制成,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昨天,在同濟大學百年校慶論壇上,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任杰教授透露,不僅是一次性杯子、托盤、包裝盒,世博會上使用的路牌、胸卡、磁卡也將有可能來源于玉米。
任杰解釋說,這種全新的生物質材料叫做"聚乳酸",是將玉米等農作物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制備得到的一種"綠色石油"。這種材料可循環利用,走一條從農作物到乳酸、到聚乳酸、到聚乳酸制品、再到自然降解的循環鏈,于環境無負擔。它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農用地膜、纖維紡織、一次性產品、包裝材料、工程塑料,甚至現代醫療材料等領域,"比如說醫療用的骨釘,現在常使用鋼釘,需要取出或替換,如果用了可降解的聚乳酸,骨釘就能在一定時間后自動降解,避免了病患二次痛苦"。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已經開始應用聚乳酸這種生物質材料,制成一次性餐具、托盤,甚至是筆記本外殼。任杰對記者表示,愛知世博會上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玉米塑料,它采用的是兩步法的制備手段,工藝線路繁瑣,產率低,成本高,不適合大規模產量化生產。"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將采用一步法的聚乳酸制備工藝,性價比高,既安全又能保證產量。"
任杰表示,用"玉米塑料"做包裝材料已經被納入到世博會專項計劃中,用完的廢棄杯子或包裝盒屆時將一并填埋進行自然降解,作為能吸收的物質進行循環利用。據介紹,2005年全球塑料產量達2億噸,我國產量在1800萬噸左右。傳統塑料不僅制成過程能耗大,而且制成品除一部分進入循環利用外,其余都通過焚燒、填埋等方法處理,會造成土地浪費及有毒物質釋放等嚴重污染。
任杰還透露,雖然用可食用的玉米制成大批量生物質包裝材料已經綽綽有余,但是專家們還在研究使用包括甘蔗、薯類和甜高粱等其他生物質材料制成塑料制品,特別是能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