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浙江大學首次承辦的2007年兩岸三地博士生NBIC學術論壇在浙大玉泉校區開幕。論壇立足于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等四大前沿科技領域的學科交叉和會聚技術,通過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做前沿報告和兩岸三地高校各學科博士生論文宣講、專家點評的形式,推動NBIC會聚技術的交流。來自北大、清華、香港中文大學、成功大學等46所兩岸三地的高校、研究所的學者、博士生200余人與會。
浙江大學2007年兩岸三地博士生NBIC學術論壇是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分論壇之一,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自2003年始,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每年舉辦一次,除第一屆由清華大學舉辦外,自2004年以來每屆分不同學科由多個院校、研究所承辦。截至2006年,已有30家研究生培養單位分學科承辦了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2007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除浙江大學的分論壇外,還分別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同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設立各學科分論壇。
開幕式上,浙大副校長來茂德出席開幕式并代表學校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作了題為“中國活體肝臟移植的現狀和展望”的主題報告。香港科技大學朱曉農副教授、浙大材化學院楊德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元亭教授先后就“解開認知大謎之一:為什么中國產生不了科學”、“納米硅基光電子”、“邁向生物醫學信息新紀元”等作了專題報告。
大會將持續至25日。接下去的幾天,大會以納米科學與技術、生物信息技術與生物醫學、認知科學等分論壇的形式進行分組研討,組委會還從收到的243篇論文中精選了170篇進行大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