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紡織機械行業經過近年來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自有技術的研發,產品的制造技術、質量和穩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優良的性價比、穩定的產品質量和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使我國的化纖長絲設備在近幾年的出口規模逐年提高,在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市場贏得口碑,形成了良好的出口發展勢頭。
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與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通過緊密合作和共同開拓,已向伊朗市場出口了化纖長絲成套紡絲設備共計1100多萬美元,其中滌綸長絲POY有90位,滌綸長絲FDY有55位,丙綸工業絲有2位,錦綸工業絲有4位,全部配套了國產的切片干燥輸送、油劑調配、組件清洗、物檢化驗和空調設備。目前已生效待出口的滌綸長絲成套設備還有300多萬美元,全部45位都是滌綸長絲POY。
伊朗是中東的紡織大國。兩伊戰爭后,由于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伊朗的紡織設備和技術都很落后。為增強伊朗在全球紡織市場中的競爭力,近年來,該國政府采取了引導和鼓勵措施,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來提高化纖產量,提升產品檔次。據了解,由于伊朗當地的化纖生產供求失衡,每種纖維的需求均有缺口并且產品的利潤空間很大。以滌綸纖維為例,從聚酯切片到POY之間每噸有400美元的差價,加工成DTY產品后利潤空間更大。伊朗業界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中國的紡機產品經過近些年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產品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雖然產品的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但從產品的綜合性價比來看,中國設備比較適合當地市場需求。
高性價比:客戶半年收回投資成本2004年,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第一次向伊朗的BEHK OOSH公司和ZAGROSS公司出口化纖滌綸長絲POY成套紡絲設備。ZAGROSS公司原有6位德國BARMA G的設備,價格昂貴。在2002年中國國際紡機展上,兩家公司初次與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和北京中麗接觸洽談,參觀了設備的國內使用廠浙江恒逸,隨后又進口了浙江恒逸生產的20噸POY進行質量測試,結果令這兩家公司十分滿意。2004年,兩家公司再次來到北京,分別簽約12位POY紡絲成套設備。2005年設備在當地企業運行以來,取得了優良的經濟效益:扣除生產成本外,從切片到POY每噸純利潤可達500美元左右。僅半年時間,客戶就收回了所有設備投資和土建成本。項目的成功讓伊朗企業和客戶看到了中國高水平化纖設備的實力和品質,也打破了伊朗市場一直由歐洲和日本壟斷的局面,為中國化纖設備在伊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伊朗NPC公司于2006年投產了35萬噸/年的PTA項目,目前以生產切片為主,主要提供其國內的P OY/FDY客戶,同時向中國等國家出口切片。由于切片在當地市場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所以化纖長絲依然保持高利潤。一部分客戶從中國、印度、中國臺灣等地進口長絲,而另外一部分客戶選擇購買設備自建POY工廠。購買新設備的企業一般分為兩類:做高端產品的考慮德國BARMAG設備,以希望得到更高的穩定性;注重綜合性價比的會考慮北京中麗的設備,以追求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目前伊朗滌綸長絲設備市場上,BARMAG和北京中麗各占45%左右的份額,其余市場分額主要由意大利、瑞士等歐洲公司和上海JWELL公司分享。
雙贏合作:確保未來市場優勢地位由于伊朗和美國間的核危機沖突加深,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對伊朗進行全面經濟制裁,大部分歐洲國家和日本也對伊朗實行貿易限制。同時由于歐元對美元的大幅升值,BARMAG設備的價格無形中上漲了很多。于是,越來越多的伊朗客戶開始與中國供應商加強聯絡購買滌綸長絲POY設備,這對我國化纖設備的出口無疑是個利好。
近幾年,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與北京中麗合作出口伊朗的化纖長絲成套紡絲設備金額從200 4年的100多萬美元,迅速增長至2006年的350多萬美元,2007年度預計將達到1000萬美元左右。化纖長絲設備出口伊朗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是2007年達到一個頂峰,從目前市場趨勢分析,2008年仍將維持在高位上升的通道,預計化纖長絲生產的熱潮應該能持續到2010年。
為進一步鞏固和加大化纖長絲設備出口伊朗市場,中國紡織機械和技術進出口有限公司與北京中麗于今年8月聯合在伊朗成立了服務中心,繼續堅持出口貿易公司和生產企業的雙贏合作模式,發揮性價比優勢,嚴抓售后服務,再創化纖長絲設備出口伊朗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