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忙”,本應可喜。但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普遍認為,整天“忙于事務”已成為影響他們事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由中國工程院在2005年10月啟動的這項調查,主要研究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課題組在我國工程科技的八個主要領域進行調查,收到有效問卷4640份,與669人進行了座談或訪談,并于不久前形成了《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綜合報告》。
忙于事務,原因在哪里?
調查表明,在影響工程科技人才能力進一步發揮的12項因素中,“忙于事務”被排在了第一位!懊τ谑聞铡敝饕憩F在:一是項目申報和爭取環節中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過多;二是項目進行中的考核、評審、檢查、驗收活動過多,不講效率的非學術性會議也多;三是公關性應酬、協調性應酬和對上級的應酬過多;四是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鑒定、咨詢和評獎活動過多。這些因素直接影響科技人員的科研和工程實踐,影響他們作用的發揮和成績的取得。
至于“忙于事務”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被調查者認為,一是管理體制與機制落后,如管理部門效率低下、部門職責不明、多頭管理、評審和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等。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如社會風氣、價值觀取向等。
加官進爵,業務置何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顯示,“研而優則仕”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部分工程科技人才“實現自身價值”的主導途徑之一。這對于高層次人才成長、使用和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越來越多地表現為負面效應。
調查表明,一些年輕的技術骨干,熱衷于當官,不安心在教學與科研的第一線埋頭工作。究其原因,課題組認為,一是當官可以掌握和調控資源。有了一定的職位,就意味著取得了一定的人、財、物支配權,項目、經費就會較多,也就容易出“成績”;二是在企業同級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收入相差很大,只要身上有一官半職,其收入就可能遠遠超過業務骨干;三是對“官”的考核沒有硬指標,而對工作在一線的工程科技人員,考核指標十分嚴格,不完成者扣發獎金、補貼等;四是當官可在申報項目、成果署名、評獎、晉升職稱、出國考察、住房分配等方面占盡先機。如此種種,導致一些科技業務骨干放棄業務去競聘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官位”,造成優秀科技人員的流失。
五點建議,加速人才隊伍建設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外,報告還指出了影響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長的其他幾個突出問題,包括部分科技人員的思想素質和學風道德下滑,誠信與社會責任缺失;工程教育整體質量不高,繼續教育嚴重缺乏和不夠規范;工程師社會地位不高,造成工程科技人才流失和缺乏創新動力。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提出了“加速我國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五點建議”。其主要內容包括:下決心改革現行各級科技項目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科技人員能夠從根本上擺脫“事務性工作”的影響;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從制度上淡化“官本位”對科技人員的影響;大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中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的培養,并從制度上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與產業緊密結合的工程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改革工程科技人員技術職務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