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麗公司與福井大學地區共同研究中心共同建設的電子射線發射實驗室建成,雙方在研究中心內舉辦了電子射線發射裝置使用說明會。電子射線發射裝置得到了近畿經濟產業局電源地區產業資源功能強化項目的資助,由東麗公司負責建設。據介紹,電子射線發射裝置為開放式的實驗室,今后將在制訂出《安全使用須知》的基礎上,向東麗產業集群會員企業和北陸產地的紡織企業開放,幫助企業完成新產品開發。
電子線照射裝置的原理是,設在真空中的電極產生熱電子,經過高壓加速后從照射窗中進入大氣照射聚合物。這種照射產生的能量有利于促進聚合物的架橋反應和接枝共聚,對纖維的新商品開發和性能改進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電子射線照射技術已經用于聚酯纖維、聚乳酸纖維、碳纖維等領域,能夠有效地提高聚乳酸纖維的耐熱性、可染性,提高聚酯纖維的吸濕性、抗菌性和抗靜電性,提高碳纖維與樹脂的硬化反應速度等。
如果采用傳統工藝,耐熱、抗靜電、抗菌、吸濕等性能一般在后加工階段完成,需要使用化學試劑。采用電子射線照射技術具有3方面的優點:一是相關性能的耐久性更好;二是速度快;三是避免使用化學試劑,減少了環境污染。
共同研究的參與者、福井大學教授堀照夫認為:電子射線在紡織領域的實用化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有望成為日本紡織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