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春節假期,大部分再生紡企業在大年初八陸續恢復生產。新老交替之際,筆者對今年再生化纖行業的發展有如下的幾點看法。
從銷售來說,2006年的再生化纖行業無疑是成功的。盡管去年反傾銷、環保風波不斷,然而,行業所擔憂的滯銷、傾銷等現象并未在年底體現。春節前,絕大多數品種銷售順暢,低端產品也能夠保持量價平穩。如此順風順水,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去年層出不窮的新產品。無論是1.5D仿大化滌綸短纖、超細旦滌綸短纖,還是再生紡長絲,這些再生紡高端產品接連出現,大大豐富了再生化纖市場,使下游市場越來越多樣化,銷售渠道也隨之增加。
行業人士對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性認識增強,打破了以往大、小化纖之間的鴻溝。再生紡質量的逐步提高逐漸減弱了原生紡的優勢,其市場逐步被再生產品搶占。筆者以為,2007年原、再生化纖的市場競爭仍將繼續,但和以往的大、小聚酯之爭仍有不同之處。同原生滌綸大部分用來紡紗不一樣,再生滌綸的用途呈多樣化,并且仍在不斷拓寬。
從原料方面看,也就是瓶級料來說,2006年同樣也是關鍵的一年。無論是廣東南海的廢塑料傾倒集中整治,還是慈溪地區排污管道的建設,環保作為目前人們關注的熱點,已經成為再生化纖行業必須跨越的門檻。而2007年環保批文的推遲以及紛紛傳言的建造大型集中廢料交易市場也表明了今年有關政策出臺的可能性較大,今后對原料來源的把關勢必越來越嚴格。
此外,由于去年再生企業利潤普遍好于上年,因此不少企業還有擴產的計劃,主要注重在新產品的投資上。日益擴大的產能以及瓶片來源緊缺的矛盾恐怕在2007年將表現得更為突出,而且隨著瓶片用途的日漸多樣化,原料的供應短缺很可能成為制約再生化纖行業發展的瓶頸。
綜上所述,2007年再生化纖行業在繼續向高端產品發展、增加產能的同時,仍應多方考慮,著重拓寬下游各種銷售渠道,避免盲目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