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有效適用的技術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環保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必須加快建立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綠色技術”體系。這是記者從6月23日結束的石油和化學工業環境保護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交流會上獲得的信息。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透露,目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許多領域還缺乏有效適用的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特別是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有機廢氣及危險廢物的處理技術。技術落后是環保發展的一大瓶頸,沒有先進適用技術的突破,就不可能在節能減排和行業發展上有大的突破。同時,石油和化工行業已經成為國家污染控制的重點。在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有廢氣污染源3592家和廢水污染源3115家,其中石油和化工行業廢氣污染源482家,廢水污染源803家。
記者了解到,由于缺乏經濟合理、可靠的環保技術,一些企業想治污,卻沒有辦法實現。如在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原藥品種的生產中,排出的廢水中化學需氧量高達每升幾千到幾萬毫克;染料、顏料廢水污染物種類繁多,組分復雜,水質、水量變化范圍大,濃度高,可生化性差,處理難度很大。企業反映,盼望有更多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環保技術、產品涌現。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介紹,為盡快突破環保技術瓶頸,“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將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優先發展煉油、合成氨、硫酸、燒堿、電石、農藥、染料、涂料、無機鹽等生產量大、企業數多、分布面廣且污染嚴重的大宗化工產品清潔生產技術和廢物回收技術;有機原料、農藥、染料、部分精細化工等行業排放的含芳香烴、鹵代烷烴、有機硫磷化合物等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廢水的削減技術;氨氮廢水源頭削減技術;染料、鈦白粉生產稀廢硫酸的提濃技術;鉻渣、磷石膏渣、電石渣綜合利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