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研院顯示中心日前發表7吋低應力、低溫制程的軟性高階彩色顯示器,開創可塑性較高的塑料基板取代玻璃基板。
該技術運用200℃低溫及低應力制程,解決在加溫時因不同材質造成基板伸縮拉扯及上下層對準不易的問題,成功使軟性面板畫素達現今玻璃制程水平,未來具有可與玻璃制程應用產品相互替換的優勢。
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表示,軟性顯示器的核心技術在全球屬萌芽期,臺灣要掌握下一世代的顯示技術,從“軟”的切入為其中一個重要途徑。以臺灣產業所具備的顯示器量產優勢,再加上工研院在軟性顯示技術前瞻研發,未來有機會在全球軟性顯示產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把“硬”變“軟”并不是簡單的工程,重點就是要以可塑性較高的塑料基板取代玻璃基板,目前初步完成塑料基板的材料及制程開發。
這是繼去年工研院軟性顯示技術成果展后,今年首度展出工研院最新的行動生活應用新產品“7吋彩色軟性主動液晶顯示器”、“10.4吋單層彩色膽固醇液晶顯示器”、“7吋復合型液晶顯示器”及“軟性會議銘牌”等17項新世代顯示器、材料、設備、制程及系統等技術及未來應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