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環保型涂料特別是水性涂料的發展近期已經成為中國涂料行業的熱門話題。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德國拜耳材料科技大中華區涂料部市場總經理李璽林。這位畢業于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的高材生,在美國留學期間,同時獲得化學碩士及MBA學位,并在國際知名涂料企業工作了15年,回國發展也已11年。
“上海這幾天由于受臺風影響,天空出現了難得的藍天白云,讓人心曠神怡。如果水性涂料能夠在中國得到大力推廣,至少可以為天氣更加清新明朗做一些貢獻。”透過浦東陸家嘴花旗大廈十八層樓的玻璃窗俯瞰上海,李璽林感慨道。
中國是世界涂料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2006年涂料產量達到506萬噸,位居世界第二。但產品多以傳統的溶劑型涂料為主,污染相對較嚴重。目前在工業和木器涂料中,水性涂料應用比例不到5%。李璽林說,在歐美市場,由于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在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下,走出了一條粉末涂料加水性涂料的綠色之路。目前水性產品普遍應用在木器、塑料、鋼鐵涂層上,連火車也刷水性漆。
作為水性涂料原材料研發領域的開創者,拜耳材料科技對環保型涂料在中國的推廣不遺余力。用李璽林的話來說,做到了言之有“責”,行之有“物”。何為言之有“責”?就是拜耳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健康、安全、環保、質量是拜耳必須要承擔的社會承諾。何為行之有“物”?李璽林說,拜耳在中國的行動戰略可以總結為四點:一是實現涂料原料的本地化生產。2001年拜耳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建立了一體化基地,建設數個聚氨酯涂料原材料大型生產項目,最近這些項目都在擴產。目前公司又開工建設一個聚氨酯水分散體系產品新工廠,明年上半年即可投產。二是建立當地的技術中心,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拜耳材料科技一直致力于把公司與全球同步的領先技術引入中國,同時也把中國作為拜耳全球研發的一個重要基地。拜耳在上海浦東的聚合物研發中心,為中國水性涂料系統提供最佳方案及高固體分技術、水性技術和光固化技術,并正在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芳香族水性分散體系。用拜耳聚氨酯原料制成的涂料,已應用在上海磁懸浮列車、部分北京奧運會場館和民用高檔家具上。三是成立了以人民幣結算的拜耳材料科技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為推動新技術的發展,拜耳材料科技去年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涂料原材料創新應用論文競賽,吸引了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員參與。四是建立了一支一流的當地銷售團隊。拜耳涂料水性產品的銷售部經理由化學博士擔任,隨時為客戶提供先進的、適合客戶需要的解決方案。拜耳今年還從德國拜耳總部請來5名專家,連續舉辦水性涂料培訓班。明年公司還將推出面向內部員工和客戶的有關水性涂料的網站。
溶劑型涂料在使用中會揮發出化學物質,既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又影響人體健康,溶劑型涂料被取代將成為必然趨勢。李璽林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家大型生產廠,油漆車間噴刷的是溶劑型油漆。由于吸入了揮發性溶劑,操作工不得不每三個月脫崗療養一次。為彌補空缺,工廠需要招聘一批新工人上崗,如此周而復始,勞民傷財。李璽林認為,如果使用水性涂料,企業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從長遠來看,企業其實是節省了一大筆成本。
然而言易行難,總需要一些領頭企業來邁出這第一步。李璽材表示,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拜耳材料科技在涂料業務范圍內有責任同中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一起承擔起保護環境工作,努力推進全球環保、節能型涂料的發展。
李璽林強調,創新特別是“環保”元素的加入,為涂料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拜耳作為水性涂料原料的提供商,愿以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與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品牌”鏈,為中國涂料工業全面升級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