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積極開展來料加工業務,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煉化部1號芳烴聯合裝置今年1至8月多增效益達1688萬元。
去年底,1號芳烴裝置上下都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自己該做些什么來為公司的低成本戰略活動出力?經過分析大家認為,裝置規模雖小,但在這方面還是有用武之地的。其有利條件是,內部的3號抽提裝置經過多次技術攻關,已實現了長周期運轉的目標,2006年非計劃停車數為零。這為提升裝置負荷打下了基礎。二是其產品苯與甲苯等都是市場上常年熱銷的產品。不足之處是受前道裝置原料供給的限制,滿足不了裝置提升負荷的要求,是否可以通過外購原料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說,外購裂解汽油加工制成苯與甲苯出售,每噸產品有2千元左右的利潤空間。
于是裝置向事業部提出了這一建議,得到事業部領導的積極支持,經營處、生產處、技術處等也積極配合這一工作的進行。每月均勻采購原料、做好接卸工作,對購進的原料加強分析、進行質量把關,裝置也在工藝參數上積極進行調整,以保證裝置安全穩定運行。
8月份,前道70萬噸乙烯裝置進入了停車大檢修階段,作為配套裝置,1號芳烴制苯裝置也實行停車檢修,看到市場上苯與甲苯產品熱銷,于是裝置又提出通過縮短檢修時間,以爭取更多的來料加工業務。通過各方支持,果然實現了這一目標。
據測算,1到8月,1號芳烴的抽提裝置生產負荷同比提高5、3%,增效達16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