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認為,盡管繼續使用玉米生產燃料酒精已經不再受到政策鼓勵,但從目前中國燃料酒精發展規模,能源需求狀況以及新原料的探索方面看,今后中國燃料酒精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空間廣闊。
到目前,國家審定的四家試點企業總的燃料酒精生產能力為184萬噸。其中黑龍江華潤酒精年生產能力40萬噸,吉林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50萬噸,河南天冠企業集團年生產能力50萬噸,安徽豐源集團44萬噸。
日前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的2007中國國際玉米產業博覽會上,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介紹說,中國目前已經在5個省的全部和另外4個省的27個市實現了10%酒精摻兌,四川、廣西有望成為下一階段使用燃料酒精的省份。
據介紹,2006年中國原油消費量3.23億噸,國內生產原油1.83億噸,凈進口原油1.39億噸,加上凈進口輕油數量,石油對外依存度達45%。如果繼續下去,估計到2020年,國內自產石油2.0億噸,石油缺口將達到2.5億噸,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55%。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正在積極探索玉米的替代品生產燃料酒精,其中以木薯、紅薯為代表的潛力巨大,以玉米、稻谷等秸稈為原料的纖維素替代品前景非常廣闊。
但是專家認為,發展紅薯木薯種植,受競爭作物種植利潤限制,由于其它作物種植利潤較大,木薯、紅薯短期內的產量不會增加太多。中國在玉米、稻谷秸稈方面資源非常豐富,年產量能達到7億噸左右,但由于目前對五炭糖轉化為酒精還存在技術障礙,生產成本還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據了解,玉米燃料酒精的成本基本在5000元/噸左右,而目前用秸稈生產酒精的成本折算大約還需要7000元/噸。陳濤說:“到2010年,估計用秸稈生產酒精的成本將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纖維素乙醇將開始商業化生產,屆時產業前景將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