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后大量的新增產能使得粘膠纖維價格下降,使行業景氣迅速步入下降周期。本輪粘膠纖維的景氣拐點出現在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初行業進入好轉階段。此后,粘膠長絲在此前限產保價的刺激下,價格上漲,接著粘膠短纖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粘膠短纖行業進入成長期。膠短纖產量持續增加,近年產量增速在15%-25%之間,預計2007-2009年產量復合增長速度在15%-20%之間。
大陸粘膠短纖產能變化基本與產量變化一致,基本上保持每年10-20萬噸的新增產能。近年,大陸粘膠纖維企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2006年大陸粘膠短纖產量110萬噸,產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產量達72萬噸,占65.46%。而粘膠長絲產能則主要集中于保定天鵝、吉林化纖、新鄉化纖和宜賓絲麗雅四家企業,其市場份額在60%以上。
大陸粘膠纖維生產面臨原料供應瓶頸,需大量進口漿粕以滿足需求。2006年大陸僅粘膠短纖需化學漿粕114-121萬噸,而2006年大陸化學漿粕產量僅為90.1萬噸,存在巨大的供應缺口。大陸紡織業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幾年營收、出口增度將保持20%、15%左右。
大陸紡織品內銷金額占2/3左右,出口金額占1/3左右,且出口增速低于營收增速,表明內需正成為推動大陸紡織業增長的主要動力。粘膠纖維需求穩步增長,預計2007-2009年仍能保持10-15%的增長速度。
根據大陸加入WTO的相關規定,2008年后大陸紡織品出口將不受目前的限制,大陸紡織品出口有望恢復快速增長的勢頭,拉動粘膠纖維的需求。進口保持平穩、出口迅速增長,成為拉動粘膠纖維需求的重要動力。
2006年,大陸粘膠短纖出口量達到6.3萬噸,占產量的5.73%,首次超過當年粘膠短纖進口量。預計2007年、2008年粘膠短纖出口量分別為12、20萬噸,分別增長90.47%、66.67%,成為粘膠纖維需求增長的重要動力。粘膠纖維的良好性質以及油價高企使粘膠纖維對其他化纖的替代作用顯著增強。且某些性能優于棉花,紡紗用粘比逐漸提高,粘膠纖維需求增長。粘膠纖維價格自2006年以來持續上漲,目前高位徘徊,預計2009年前粘膠纖維價格仍將維持強勢,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粘膠纖維價格上漲,促使行業毛利率上升,考慮到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預計2008年行業毛利率將維持穩定,難以繼續上升。
元富上海對山東海龍(000677)2008年營收獲利持樂觀態度。預計公司2008年營收為4250百萬元,凈利為395百萬元,EPS0.96元,以2007年10月29日收盤價18.43元計算,本益比為19.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