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持續擴張的再生化纖產能的,是不斷上漲的進口瓶級料數量和連年上升的國產、進口瓶級料價格。作為再生化纖原料,瓶級料常年供不應求,價格也始終處于上漲階段,但它還是在2008年碰到了阻力。
早在今年8月瓶級料價格就有一波疲軟下滑走勢,幅度在200元/噸左右,但大逆轉行情9月中旬才啟動,而9月14~15日是真正的轉折點。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美林確定“賣身”,AIG岌岌可危,華爾街投資銀行時代落幕。受這些消息刺激,再生化纖市場信心大受打擊,企業經營心態發生變化,抱團打壓和拒收原材料態度堅決。在此之后,瓶級料價格出現了幅度達300~600元/噸的下滑,且此輪大跌行情很快從江浙蔓延到了廣東、福建,下滑的幅度也在不斷拉大。
雖然瓶級料價格大跌極為突兀,但并非無跡可尋。首先,從今年的供應量來說,由于奧運會以及殘奧會的連續舉辦,國產瓶級料與往年相比顯然更為充足。其次,化纖廠連年擴張產能,偏偏2008年大環境不景氣,銀根普遍縮緊,旺季遲遲不至。目前來看,今年旺季已比往年推遲了近一個月之久,需求卻仍無明顯改善。事實上,自今年5月以來,工廠連續停車檢修不斷,目前仍有部分裝置停滯,對瓶片的需求持續低迷。而雪上加霜的是原生聚酯鏈產品價格急速下滑,滌綸短纖和切片近千元左右的價格下降幅度使得原、再生化纖價差快速縮小,尤其是仿長絲、仿大化等高端產品,價格差僅在幾百元之內,而瓶級料價格與切片相比明顯過高。總之,2008年慘淡的需求決定了瓶級料的命運,而化纖廠抓準時機,大幅壓低瓶級料價格,即使今年無旺季可言,后期的利潤空間也已經拉開。
但隨著瓶級料價格下滑,化纖價格也難以走穩,推遲的旺季意味著積壓的庫存和大量被占用的資金。面對旺季不旺的局面,化纖廠急于出貨的心態明顯,一方面降低庫存回收資金,另一方面也能及早使用低價原料,獲得利潤。因此瓶級料價格大幅下滑后,化纖廠出貨價格也隨之走低,靈活操作增多。但由于前期化纖工廠普遍囤積了原料,目前原料庫存量多在1個月到1個半月之間,而原料的采購高峰也即將到來,以前期原料價格計算,現階段競相降價現象顯然是化纖廠不愿意看到的。
此次瓶級料價格大跌使瓶級料供應商元氣大傷,企業紛紛以減產或停產應對。但下游需求若無明顯變化,化纖廠開工率不明顯上升,后期瓶級料市場仍可能疲軟運行。但受天氣逐漸轉冷以及瓶級料供應量減少因素影響,瓶級料價格有逐漸穩定的可能。同樣被密切關注的還有聚酯鏈價格的變化,聚酯產品價格大幅度漲跌仍會對再生化纖行業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