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0月20日專電 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副主任彭俊衡20日表示,隨著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力日益顯現。在很多領域,市場已成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方式,一些產品的期貨價格已開始成為貿易談判的定價基準。
他在2008國際合成樹脂大會上說,現貨企業的市場參與面不斷拓展,相關行業龍頭企業普遍參與期貨交易,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上法人投資者的交易量和持倉量分別占至12%和45%。期貨市場價格與國際同類商品期貨價格、現貨市場價格均有較高的相關性,部分品種期貨價格已經成為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
2004年以來,我國先后上市了11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商品期貨交易品種達到17個。目前,除原油外,國際市場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都已在我國上市交易。2007年我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占全球成交量總額的26%。今年1至9月,我國期貨市場共成交期貨合約9.2億手,成交金額5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108%,已大大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彭俊衡說,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特別是面臨能源、資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和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機構利用期貨市場配置資產和管理風險,使全球商品期貨市場結構和功能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影響力大大增強。與此同時,發展中的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其在促進經濟穩定健康運行、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金融經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市場方方面面的關注和期待。
他表示,隨著商品期貨金融屬性的不斷增強,商品期貨市場在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服務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將承擔起更大的使命、更多的責任。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堅持“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方針,緊緊圍繞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健康發展服務的目標,進一步完善期貨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推動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2008國際合成樹脂大會由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聯合舉辦,會議旨在探討在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的背景下,我國石化產業鏈上的合成樹脂相關企業和期貨市場的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