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最大、東南亞第二大橡膠生產企業,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天興萬萬沒想到,公司也會有嚴重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一天。然而讓他更沒想到的是,通過破產重整,半年后公司居然能起死回生,在短短三個月內,營業額達1個億!昨天從昆明市中級法院獲悉,云南省首例民營企業破產重整案已順利終結。
由盛轉衰
“橡膠霸主”一夜間負債2億
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前身為景洪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是由李天興出資1800萬元、另一股東陳某出資200萬元注冊成立。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事橡膠經營加工,主要是收購、生產、銷售天然橡膠。
2005年6月,公司在昆明置地辦廠,當年9月開始試運行生產。“產品出廠后,很快就被國內市場認可,業務發展之迅速,是建廠之前難以預料的,投產當年產量就達到1.3萬噸,第二天年達到了3.5萬噸。”說起曾經的輝煌,李天興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這兩年,隨著經營業績和經營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發展非常迅猛,擁有全國最大的20號子午線輪胎專用膠生產線,很快成為全國最大、東南亞第二大橡膠生產企業。截至2007年年底,企業在冊員工已從最初的10多人壯大到240多人。
然而,隨著國際國內橡膠市場價格急劇波動,加之經營方式老化等諸多問題,橡膠行業普遍面臨經營困境,聚仁興公司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2007年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橡膠價格一路下滑,公司出現嚴重虧損。兵敗如山倒,去年9月20日公司出現了全面停產的局面。快速崛起又飛速倒下,就在大家還未適應公司的輝煌時,全面停產的局面讓所有人為之震驚,慶功的酒杯盛著的卻是消愁的酒。
根據審計和評估,截至2008年3月,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公司的負債總額為2億余元,凈資產為-1.64億余元。其中,差欠銀行貸款6000余萬元,橡膠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7000余萬元,采購商貨款4300萬元,其他借款2000多萬元。
從2007年初開始,包括銀行在內的部分債權人陸續向法院提起訴訟,僅昆明中院執行局先后受理的案件就多達10余件,涉及金額近億元。而公司資產總價值僅為5100萬元,處于嚴重資不抵債的狀態,如變現償債或按破產清算程序,各債權人的受償比例不到15%。
起死回生
為自救申請破產重整
今年3月初,聚仁興公司向昆明中院提交了《破產重整申請》。這也是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新的《企業破產法》以來,昆明中院乃至云南法院收到的首例破產重整申請。
“對于企業來說,最簡單的方法是一破了之,那時員工解散、各位債權人能收回的損失不超過15%、公司從此銷聲匿跡……但我不能那樣自私,我必須要為所有人負責!”李天興說,公司生產的標20號橡膠在未來20年是屬于暢銷且供不應求的品種,另外公司已開發了5號、10號輪胎專用膠,已經占領部分國內市場,每年每噸天然橡膠的漲跌都在5000元-6000元,根據公司現有的生產能力,在資金充足、管理完善的情況下,可年產8萬噸各種品種的輪胎專用橡膠,一年可創造利潤4000-6400萬元,“我們對自己的品牌有信心,用三至五年的重整時間,我們可逐年償還債務!”
昆明中院受理此案后高度重視,迅速選取資深專業審判人員組成了合議庭。在認真審查破產重整申請及其相關證據、材料的同時,還就公司在昆明中院所轄范圍內涉及的訴訟、保全、執行等情況進行了摸底,并深入公司進行調查了解。今年3月10日,昆明中院裁定債務人聚仁興公司重整,同時選定云南恒業律師事務所作為管理人。
輝煌再現
重整后三個月營業額過億
在重整過程中,聚仁興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債權轉股權的方式盡量減少企業負債數額;通過債權收購、債務重組方式有效整合債權人中支持企業重整的力量;通過內部管理的機制調整,解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通過優化公司的資產組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通過改變原來單一、盲目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公司的經營資源,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確保了收益的獲取;在重整計劃中通過設置融資途徑和方法,為今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今年6月,經昆明中院批準,聚仁興公司恢復生產,在管理人的有效監督下,連續三個月盈利,至8月31日,累計生產經營橡膠4550噸,營業額達11386萬元,報交利潤282萬元!
試營業初見成效,不僅使公司資產保值、增值,還提高了盈利和償債能力,更樹立起各債權人對公司成功重整的信心。
今年9月,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重整計劃草案》,其中包括對經營方式的調整和組合、重整的融資途徑和方法、債權調整及清償方案,重整計劃執行期限及執行監督期限為5年。
公司《重整計劃草案》得到了債權人會議的順利通過,其中一位債權人表示:“其實我們對公司是很有信心的,就憑公司的獨家秘方,只要經營得當,前景是很可觀的!”
今年11月10日,昆明中院裁定批準了昆明聚仁興橡膠有限責任公司提交的重整計劃草案,并終止重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