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消息,國家環保產品質檢中心特聘專家董金獅日前指出,奶粉包裝袋微量遷移三聚氰胺問題,可能在其他食品包裝材料中也會發生,特別是兒童喜愛的鮮艷仿瓷餐具,也叫密胺塑料餐具,如果使用了劣質產品,也可能誤食入三聚氰胺。
顏色鮮艷、款式多樣的“仿瓷”餐具在市民的餐桌上隨處可見,但是最近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的一番言論卻給這種餐具蒙上陰影:“仿瓷 ”餐具學名叫密胺餐具,是用三聚氰胺和甲醛為原料制造的。如果工藝不過關,三聚氰胺很容易“跑”到食物里。昨天,這一觀點獲得了復旦大學相關專家的認同。目前董金獅已與國家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取得聯系,這些部門表示將關注此事,并將修改相關標準、抽查生產環節。
密胺餐具被廣泛使用
記者昨天走訪本市多家餐廳,發現密胺餐具被廣泛使用。在一家日式餐廳,記者看到一套碗碟底部寫著 “MelamineWare”,melamine的中文意思正是三聚氰胺,在這組英文旁邊還標注著 “notformicrowave”,不能用于微波爐。店員介紹說,這些餐具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在另一家港式餐廳,喝茶的杯子、調羹都是密胺餐具。在一家本地連鎖餐廳,店員表示,除了一些陶瓷餐具外,其他餐具是什么材料做的,他們根本不知道。
另外,密胺餐具被廣泛用于賓館酒店、小吃排檔、單位食堂、大、中、小學、幼兒園及家庭餐具。
劣質密胺餐具易釋放三聚氰胺
“我在購買密胺餐具時候肯定會在大超市中選擇有品牌的產品。”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新介紹說,用三聚氰胺作為原材料生產密胺餐具是一種成熟的工藝,雖然三聚氰胺被認為有輕微毒性,但是在與其他材料一起進行聚合反應后,制成的產品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其物理和化學特性都與小分子三聚氰胺不同,也不含有毒性。不過,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三聚氰胺也有可能出現,而是否會出現三聚氰胺完全取決于生產工藝,采用不合格工藝生產出的劣質仿瓷餐具就會殘留三聚氰胺。此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溫狀態中,密胺餐具也容易釋放三聚氰胺分子,因此密胺餐具一般不適合高溫蒸煮或用于微波爐烹調。
“這就和之前被詬病的特富龍材料一樣,采用合格工藝就不會出問題。”陳新進一步解釋說,塑料產品中大多會有一些小分子添加物質,只要工藝合格,這些小分子物質狀態就穩定,不會從產品中跑出來,反之則容易產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