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位于定慧寺巷臥于官太尉河上的吳王橋煥發了第二“春”。滄浪區建設局公用建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后10多天的維修,這座始建于南朝五代老橋已經完成“升級”,而其中發揮重要功能的就是一種比鋼筋還“厲害”的新式碳纖維布。這樣吳王橋也成為古城區首座“布”修完工的百年以上老橋。
吳王橋東堍連鐘樓新村,西堍通定慧寺巷,始建于南朝五代,五代后周廣順二年重建,1980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板梁單孔平面橋。今年上半年,滄浪區組織橋梁專家現場勘察,對吳王橋在內的轄區30座城區橋梁進行了摸底檢測,發現了諸如梁底露筋、梁板裂縫、橋面層破損等現象,其中城郊接合部的友新街道轄區還有10座橋梁欄桿大部分缺失。為了消除這些安全隱患,此次維修改造工程除了新建橋面、新建欄桿外,重點就是梁底處理。
19日,記者順著即將拆除的腳手架爬到吳王橋的“腹部”,原本破損的橋底已經被一層厚厚的黑色“膠布”封了起來。實施該工程的老匠人殷林男告訴記者,這種材料叫碳纖維布,2005年曾經用來維修過城灣橋,但這次是第一次運用這種新型的結構加固技術來修百年以上老橋。碳纖維技術是利用環氧樹脂粘結材料將碳纖維布黏貼在混凝土的表面,采用涂底膠、找平等多項技術,好處就是快速方便,而效果也是驚人的。
殷林男說,這種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可以達到普通鋼筋的4倍多,貼了這層“膠布”整個橋面就整體受力了,橋面荷載增加了三分之一,實現了真正的“強筋健骨”。
記者在紅杏子橋看到,這座上世紀80年代的紅磚橋也馬上要完成“布”修了,同樣橫跨在南園河上的西燒香橋也在緊張維修中。到春節前,滄浪區轄區將完成20座新、老平板橋的碳纖維加固。
記者了解到,今年滄浪區共投資150萬元先后對45座橋梁進行維修改造,使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行橋基本得到維修加固。據悉,2009年到2010年,滄浪區還將恢復和重建兩座橋。一座是位于帶城橋下塘的古橋紅板橋,另一座是位于胥江的雙曲拱形橋大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