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前紡設備延期交貨,江南高纖增發募集資金項目年產8萬噸多功能復合短纖維項目投產日期被推遲近6個月,對公司的業績短期構成了不利影響。
江南高纖11月6日發布公告稱,因上海太平洋紡織機械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太平洋公司)部分前紡設備延期交貨,導致項目未能按原計劃投產。公司與太平洋公司就設備交貨事宜進行了磋商,雙方約定全部設備將于2008年11月底交清,根據推算該項目預計延期至2009年3月上旬逐步投產。公司將在保證設備安裝質量的前提下,抓緊設備安裝進度,盡快實現投產。
由于設備延期交付使用,公司新項目的投產日期比原計劃推遲了6個月,對公司的經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按照公司此前所作的盈利預測來估算,公司此次項目延期投產將減少銷售收入約6億元,減少利潤約6,000萬元。另外,此前公司已經向銀行借款而儲備原料,以保證募集資金項目順利投產。截止9月末,公司存貨(主要是儲備原料)比期初增加了76.58%,而短期借款比期初增加了71.38%,公司財務費用將有所增加。
年產8萬噸多功能復合短纖維項目原計劃于2008年9月底開始逐步投產,計劃投資2.87億元,現已投入2.61億元。該項目采用多功能生產線設計建造技術,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只需更換噴絲板紡絲組件及原料,就可以生產出皮芯型、并列中空型和海島型等各類不同的復合短纖維。公司根據市場情況,計劃將該生產線用于年產皮芯型復合短纖維(ES纖維)6萬噸和并列中空復合短纖維2萬噸的生產。
ES纖維是新型高檔無紡布的主要材料,還被廣泛應用于衛生材料、包裝材料、家紡產品、室內裝飾、服裝衣料等多個領域;而并列中空復合短纖維主要用于生產人造毛皮替代天然皮毛及作為高檔家紡制品的填充物,逐步取代天然羽絨、天然絲綿。項目達產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2.4億元,新增利潤1.28億元,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4.97年,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資料顯示,公司主要業務為生產、銷售滌綸毛條、滌綸短纖維和復合短纖維。公司滌綸毛條年生產能力為2萬噸,復合短纖維年生產能力為3萬噸。公司復合短纖維產品技術水平先進、產品差異化比較高、競爭力強。08年前三季度,公司主營產品滌綸毛條、復合短纖維需求旺盛,主營業務和凈利潤實現穩定增長,增幅分別為38%和15.96%。
08年下半年,公司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化纖行業景氣度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產品毛利率將有所下滑,處于微利狀態,盈利能力也將有所下降。09年3月,年產8萬噸多功能復合短纖維項目投產后,公司產品的規模優勢將得以體現,盈利能力也將有所上升。
08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同比增長38%;營業利潤7598.85萬元,同比增長4.4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2019.07萬元,同比增長15.96%;基本每股收益0.16元,每股凈資產1.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