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10日載文稱,美國陸軍正在尋找戰車新裝甲。文章稱,“我們要模擬各種可能的情況進行射擊,然后通過高速錄像和X光來研讀子彈在裝甲板上留下的痕跡,來判斷哪一種裝甲板最合適,”負責該項試驗的安德魯少校對于射擊實驗進行如是解讀。
陸軍首席科學家托馬斯·基利昂賦予這項試驗更為重要的意義:“輕便和靈活是美國陸軍下一代戰車的重要標準,這將決定陸軍是否適應21世紀變化多端的戰場。而新的防護裝甲將是這一切的關鍵。”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防務安全專家托馬斯·唐納利對于陸軍使用新裝甲和動態防護體系的計劃大加贊賞,“今日的防護已經不同于冷戰時期,只需在戰車前部加裝對抗裝甲。在路邊炸彈、高速反裝甲武器的威脅下,戰車的防護應該是360度的,防護裝甲也不能僅限于被動防護”。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正在檢驗上千種混合輕質材料,來為陸軍戰車選擇合適的輕裝裝甲。據實驗室透露出來的消息,在備選名單上包括:高強聚乙烯紗、碳素玻璃、鈦、玻璃纖維、凱夫拉爾纖維、芳綸等新材料。加裝在防護裝甲上的新材料經常是多種材質的混合織物。
除了這些纖維新材料,金屬也被融合入防護裝甲之中。“我們并未把金屬融化成液體再提煉,我們把金屬軟化成果凍形狀,然后像捏橡皮泥一樣把不同金屬融合到一起,這在保證輕便的前提下能提供給戰車涂上光滑的防護裝甲”。負責控制新裝甲成本的歐內斯特仍然看好金屬材料。因為,傳統的裝甲鋼板造價僅4美元一磅,而凱夫拉爾纖維一磅要25美元,鈦要35美元一磅,防護陶瓷則高達85美元一磅。
雖然價格昂貴,陸軍仍然計劃在2015年將最好的防護材料裝備在新型的27噸戰車之上。目前陸軍已經使用混合材料的B1型防護裝甲,更輕便的B2型正在最后的試驗中,而未來作戰系統中的重型裝甲車上將安裝B3型防護裝甲。負責試驗的安德魯少校描述,“B3型裝甲將提供與B2一樣的防護能力,但是重量將減少25%。”他還強調指出,陸軍要求研發人員每三年開發出一種新的裝甲,以適應突發威脅。
在陸軍設計的下一代戰車藍圖中,防護裝甲將是A+B型,也就是戰車本身的防護裝甲添加外掛的反應裝甲,這不僅將抵御大口徑子彈的攻擊,還將有效降低炸彈的破壞力。
在12月舉行的陸軍第26屆學術會議上,如何開發新型防護裝甲成了科學家、防務分析家、陸軍項目經理和工程師一起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在他們的討論中,尋找更輕的防護裝甲并非終極目的,領先在反裝甲武器之前,研制出更強防護能力的裝甲,保證“矛”無法攻破其“盾”才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據悉,新材料的神奇性能來自其內部的泡沫結構。這種材料由金屬鎂、鋁與其他特殊材料混合而成,熔點低。當它還處在液態狀態時,工人通過高壓氣泵,向其注入輕質材料組成的中空小顆粒,形成千萬個只有在顯微狀態下才可見的“小氣球”。裝甲車一旦遭到火箭彈、榴彈及其他重型武器射擊,材料中的這些氣泡破裂,受創產生的裂縫,在數秒內會被氣流攜帶的液體填補迅速愈合。待其凝固后,它們就能使任何形式的裂縫重新閉合。
根據所受攻擊速度、角度及攻擊武器的不同,還可透過調整制造工藝,使氣泡排列成特定的空間結構,形成更強的自我修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