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稅費改革“生逢其時”
12月5日,醞釀10多年的成品油稅費改革意見稿終于走到公眾面前。這次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是在國際金融形勢動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工作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推出的。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在過去的五年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率。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實施稅費改革的意義之一就是通過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有利于發揮稅收杠桿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優化經濟結構,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積極作用。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張林海認為,這次成品油價稅費改革“生逢其時”,對緩解石油緊缺壓力帶來了一線曙光,為我國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保證國內市場供應,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石油資源節約使用。據其估算,國內家用轎車每年行駛里程基本在1.5 萬公里~2萬公里,而且百公里油耗大多在10升以內,所以目前的改革方案,一般不會增加車主的負擔,反而使許多“低能耗”車主比原先更省錢。
節能減排端看2009
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實體經濟的衰退。西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種種措施的延遲亦成為可能。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6日表示,受工業國需求大幅下降拖累,預計2009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出現萎縮。加上國際油價在三個月內下降了50%,在公眾意識中,節能的緊迫性可能不如從前。
中國在11月份已停止了汽油進口,并把柴油進口數量削減了一半,11月原油需求出現近3年來的首次下降,石油精煉廠以5年半以來最大規模減產。在珠三角和長三角,有不少企業面臨經營狀況惡化、資金緊張的困境。如居民生活中耗電大戶空調,企業銷量出現大幅下滑。
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亦曾指出,尤其對中小企業來說,企業效益回落使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動力和資金都不足,而此前國家對企業節能減排項目的資金補貼并不能滿足需求,預計明年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可能面臨較大困難。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在能源與環境論壇上表示,目前的節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但是離目標的要求差距還很大。要完成十一五的節能目標,單位GDP的能耗,今后三年必須年均下降5%以上,“這個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特別是在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更要防止原來的產業結構粗放型增長方式的回歸。”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能源消耗少的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淘汰落后產業,推動重點企業的節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