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加深,經濟的不景氣造成香精香料產品需求頹勢顯現,我國合成香料出口訂單大幅減少。與此同時,合成香料的出口又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合成香料行業應如何調整發展戰略,提高“抗寒過冬”的能力?在11月27日于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香料香精技術及市場高峰論壇上,業內專家強調,采用綠色環保工藝改造提升我國合成香料行業,是最為迫切和可行的應對之策。
據了解,當前國際上公認的香料品種大約有5000種,常用的原料也在3000種左右。如此數量龐大的品種,任何一個國家和公司都不可能全部自己生產,需要全球采購和配置,這就決定了香料生產的區域互補性。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一大批合成香料技術專利的陸續到期,許多原來具有壟斷地位的跨國公司逐步縮小自己的合成香料生產,從而促成了中國香料市場、特別是合成香料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香料的市場占有量不斷擴大,大宗合成香料產品也已走出國內自行配套、力求產品齊全的狹隘觀念,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目前,我國香蘭素和乙基香蘭素的出口量已占全球供應量的40%以上,麥芽酚和乙基麥芽酚也已占據了大部國際市場,合成樟腦、洋茉莉醛、復盆子酮、苯乙醇、香豆素、合成檀香、佳樂麝香,麝香T等香料品種的出口比例則更大,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合成香料供應地。
談到當前我國出口的香料產品、特別是食用香料產品面臨的問題,原上海香料研究所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舒宏福認為,國外廠商對產品中有害雜質含量的控制已越來越苛刻,產品標準中受到嚴格限制的有害雜質種類快速增長。例如我國出口的以肉桂醛制取的天然級苯甲醛,曾因含有微量苯而被退貨;以香豆素氫化生產的二氫香豆素,因為香豆素含量超過國外廠商的控制標準而不能出口;出口到美國的乙位苯甲醚和乙位苯乙醚也因萘的含量過高而被退貨。
專家分析造成出口香料產品中有害雜質超標而頻頻遭拒的原因:一是生產工藝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如香豆素氫化制取二氫香豆素后,作為原料的香豆素在產品中仍有殘留,國外生產企業可以將含量控制在50~100毫克/升,而國內采用現有工藝產品中香豆素的含量高達1000毫克/升左右,降低雜質含量的難度很大。近幾年,我國合成香料工業在大宗產品的規模擴大和老工藝重復建廠上的投資較多,而新品種的研究開發和老產品的重大工藝改造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投入則明顯不足。二是包裝材料使用不當或管理不善也會造成不應有的有害雜質超標。因此,生產企業反復實驗、嚴格管理和使用符合要求的包裝材料就顯得至關重要。此外,合成香料企業的環境治理仍需加強。許多中小型生產企業“三廢”的治理能力很差,一些污染嚴重的產能還不斷有從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轉移的趨勢。
舒宏福指出,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也加劇了國內企業的競爭,造成我國合成香料的產量激增,而價格大幅度下降,不少企業被迫以繼續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來維持企業的生存。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前最迫切、也是最為可行的對策是積極采用綠色和環保工藝,生產高端產品。我國在一些大宗合成香料產品上,如突厥酮和突厥烯酮、二氫茉莉酮酸甲酯、人造涼味劑、新鈴蘭醛、新型龍腦烯醛衍生物等,生產工藝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當前應特別加強對這類產品的研究。只有通過科技創新,以綠色新工藝來取代原有的落后工藝,以環保型產品取代目前的低端產品,合成香料產業高質量、低消耗和環境友好的目標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