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近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這些舉措使一些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的建設也對化工產品帶來巨大的需求。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中,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強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國內經濟增長,對一些工業行業來說可謂雪中送炭。這些舉措在拉動內需的同時,也讓化工行業多方面受益。
首先,國計民生工程的建設將為化工行業提供廣闊的市場。化工產業鏈從最初的原油、煤炭等原材料加工到最后直接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具有廣泛的產業關聯性。擴大內需的舉措,投資涉及面廣,由此衍生出來的需求,無疑給化工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此外,化工產業鏈的上下游連接緊密,供給與需求息息相關,相關產業的投資受益趨勢將沿著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其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有利于化工物流的發展。根據中央決策,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新增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用于涉及保障民生、強化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大項目建設。在這些項目當中,包括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運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化工行業物資運輸將變得更為便捷,將有效提升區域聯系的緊密程度,提高物流效率,企業的運輸成本也將降低。再其次,投資節能減排力度不減反增,化工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得到強化。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強調,擴大內需投資項目不含“兩高一資”項目。隨后,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提出,環保部將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建設項目嚴格把關,為拉動內需開辟“綠色通道”。近期,環保部對6個化工、火電項目暫緩審批。此外,節能減排項目獲得重點支持,福建省日前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福建省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將重點對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節能減排項目的建設和改造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中央投資帶動地方擴大內需項目的投資,有助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產業擴大規模。近來,為實現濱海新區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發展規劃,天津擬投資650億元建設高水平的渤海化工園,在全國率先建成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緊密結合的現代化工生產基地。上海市金山區總投資120億元的48個項目開工建設,涉及精細化工、新材料、石化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投產后年新增產值200多億元。擴大內需一攬子新政對化工行業產生的影響積極而深遠。一些項目獲得了資金支持,發展的外部環境得到優化,同時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的建設也對化工產品帶來巨大的需求。在化工產品出口受阻的情況下,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化工行業提供了抵御危機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