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與來自美國其他政府部門的專家共同成立了商品市場聯合調查組。鑒于能源價格高企已引起公眾和政府廣泛關注,調查組對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間原油市場基本面和投機等因素,展開調查,并于7月22日正式提交中期調查報告。
該報告的初步結論認為,在此期間原油現貨價格及其增量,主要受基本面供需失衡所致。同時,從合約持倉量、交易活動以及交易者數量來看,原油期貨市場投資的活躍程度也正在大幅度增加。盡管這與原油價格上升通道相吻合,但調查組并不支持投機操縱油價的觀點。
近些年來,世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增長),推動石油需求大幅度提升。從供應層面來看,石油產量因受主產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而增長乏力。與此同時,由于短期內替代能源尚不充足,因此供需失衡導致石油價格不斷攀升。
CFTC的報告認為,倘若是期貨市場投機操縱油價,那么每日的詳盡持倉數據會顯示投機頭寸變動先于原油價格變動。但根據調查組掌握的相關數據來看,并未發現投機頭寸變動明顯先于價格波動;恰恰相反,絕大部分投機者是在跟隨價格變動而變更頭寸,表明他們其實是根據市場信息來進行決策的。
供需嚴重失衡以及失衡仍將持續的預期,導致油價屢創新高并造成市場對實際或預期供應不確定性的過度反應。在如此緊張的市場環境下,往往只能通過價格上漲來維持需求關系的基本穩定。因此,原油大幅波動并未偏離基本面,并與基本面因素的影響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