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吳江市綢都盛澤電子商務信息有限公司接到了來自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通知,由該公司牽頭編制的中國紡織面料編碼(化纖部分)已被正式立項,進入國家標準化項目開發程序。該編碼不僅填補了我國化纖紡織品長期以來沒有標準的空白,也為世界化纖紡織品標準定義和規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先例,吳江紡織業在標準化道路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眾所周知,紡織品是變化最快、樣式最多、結構差異和工藝差異極其復雜的一類商品。由于長期以來沒有標準,同一紡織產品有不同叫法,或同一品名不同織造方法的現象十分普遍,這給紡織品貿易帶來了不便,對紡織電子商務而言,更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作為全球化纖產量最大的國家,這個矛盾在我國化纖紡織業中顯得尤為突出。
“對于我們來說,這是搶占先機,爭取話語權的機會。”綢都盛澤電子商務信息公司總經理顏有明坦言。他表示,作為基層單位,綢都盛澤電子商務信息有限公司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在業內開了先河,而盛澤作為全球化纖織造業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完全有實力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參與標準制定。
據悉,整個編碼調研和框架編制工作于2005年12月啟動,經過近3年時間的調研、分析、座談、討論,不斷進行規范和調整,幾易其稿,期間得到了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等部門和科研院校的支持。編碼由15位數字組成,分為分類代碼、標識代碼和特征屬性碼三部分,根據紡織面料的組織、原料、紗線結構、特征等進行編碼。電子商務信息公司在編制過程中征求了相關企業的意見,遵循簡單性、分類性、擴展性、完整性、一貫性、易記性幾個原則,力求編碼具有可行性。
2007年,中國紡織面料編碼(化纖部分)被江蘇省發改委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立項成為省級地方標準項目。而今年它又成功進入國家標準項目開發程序,該編碼離國家標準僅有一步之遙,它將與目前正在編制中的中國紡織品編碼銜接。“這是提升現代服務業、完善電子商務功能的有力舉措。”顏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