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涂料工業》雜志社、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涂料專業委員會和全國涂料工業信息中心主辦的第八屆水性車用涂料及修補漆技術研討會暨第七屆PU涂料技術研討會在廣州市廣州賓館紅棉廳舉行。近200位來自水性涂料、助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汽車涂裝業界代表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兩天的會議,安排了20多場報告會、一個答疑會及互動討論會。報告會內容涉及樹脂的合成,水性涂料應用的現狀、技術問題,助劑的應用,汽車涂裝、色彩管理及性能測試等方面。歷時2個小時的答疑會于17日晚舉行,主協辦單位Bayer公司的Paul Pries博士及其亞太技術及業務拓展經理李金旗先生主持會議,并就以下問題回答了代表們的提問:(1)水性涂料與溶劑型涂料有何不同?推廣的困難何在?(2)水性2K聚氨酯涂料是否已經應用于汽車清漆中?其難點是什么?(3)水溶性烘烤漆放置后產生色差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解決水性PU的耐水性問題?是否有低溫固化的聚異氰酸酯?(5)水性涂料的市場如何?(6)水性1K聚氨酯的應用狀況如何?(7)水性清漆的應用范圍?(8)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高固體份涂料哪一種將是今后的主流?為什么?……
18日下午,舉行了互動討論會。會議分4個主題:探索“水源”、漆源于水、綠色空間和清澈未來。由全國涂料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陳紅女士主持。在討論會中,富于經驗的代表們暢所欲言,氣氛熱烈。有提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有獻計獻策的。最后,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以下方面:1.水性車用涂料在國外尤其在歐洲已有多年的應用實踐,水性市場已經成熟,但在國內僅限于一些外資或合資企業,使用的涂料多為進口原漆;2.本土企業在應用上還存在諸多困難,如技術上的、成本上的問題等,水性涂料的研究還局限于實驗室中。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博導王煉石教授認為,水性涂料存在的缺陷是阻礙其發展的原因,解決的思路應當從改造溶劑型分子轉向設計特殊結構的分子著手,如球形分子、梳型分子或刷子型分子等,以從根本上提高水性涂料的性能;一些代表認為,國家應當有相關的政策法規,以營造推廣、應用水性涂料的氛圍;還有代表提出,水性車用涂料的研究應用應當循序漸進,從汽車配件、農用車、工程機械、農用機械和摩托車等入手,使水性涂料的應用從低檔次過渡到高檔次,直至轎車涂裝。
30年的改革開放,刺激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是我們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70年代之前的孩子,盡管物質生活匱乏,但是他們與自然相伴。他們有草地、有茂密的山坡玩捉迷藏,有與魚兒在水中嬉戲的清澈的小河。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是山坡已經沒有可供牛兒吃的草,河里流的是污濁的水。孩子們失去了多少童真與樂趣?因患癌癥及各種怪病,又有多少人過早的離去?中國,呼喚清新的環境,呼喚人文的關懷。已成為汽車生產大國的中國,還有多久才能用上水性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