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原是廢棄物,現在卻從中可提取乳酸。常熟長江化纖有限公司與科研單位合作,在關鍵技術上獲得突破,成功地用乳酸合成聚乳酸纖維,可替代從石油中提煉的滌綸、尼龍等化學纖維。日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專家對常熟長江化纖有限公司研發的聚乳酸纖維作了鑒定,認為這項技術國內領先。
聚乳酸纖維是一種生物質纖維,作為服裝原料,比滌綸更具優勢,全國每年有廢棄玉米芯3500萬噸,可產出300萬噸聚乳酸;而滌綸從石油中分離提煉出來,每提煉1000噸滌綸,需要耗費7907桶石油,即147萬公升汽油。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與該市新凱盛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同輝集團等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開發T恤、家裝、高檔毛毯;與常熟市賽諾邁紡織品有限公司和武漢科技學院洽談下游品牌服裝的產業鏈合作;與日本伊藤忠纖維貿易商社洽談國外代理及國內品牌服裝應用。
常熟長江化纖有限公司生產滌綸工業絲,年產6000噸,銷售收入7000萬元。近幾年,滌綸工業絲生產企業數量猛增,設備、技術不斷更新。2006年,常熟長江化纖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一步法聚乳酸紡絲工藝與技術”,該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指導性項目,先后突破了從乳酸至聚乳酸熔體直接紡絲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裝備與工藝技術瓶頸,到去年底,該公司已經完成年產50噸聚乳酸纖維中試,其核心技術獲得1項創造發明專利。
在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研制聚乳酸纖維之前,美國已建成年產15萬噸聚乳酸切片的工廠,但對聚乳酸應用技術一直嚴格保密。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不僅打破技術壟斷,紡絲技術還高出一籌。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鑒定,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步法紡絲”與美國目前采用的“切片紡絲”相比,降低了生產成本,保證了纖維質量。
目前,常熟市長江化纖有限公司已開始將聚乳酸中試成果向產業化轉換,到今年底完成年產500噸的生產線,并在董浜鎮開發區征用33畝土地興建廠房,預計用3年時間,達到年產1萬噸聚乳酸纖維的能力,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