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觀光文化部部長南宮鎮一曾經斷言:19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20世紀是經濟征服世界,21世紀則是文化征服世界。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文化的作用日益凸現,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企業一年獲利靠機遇,三年不敗靠領導,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發展靠文化。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轉向更深層次文化理念的競爭。
縱觀國內涂料行業,三棵樹在企業文化打造方面獨樹一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不斷以倍數增長的速度,成為中國涂料行業發展最快的品牌企業,也囊括了諸多的榮譽,走完了同行十多年才走完的道路,同時,在企業文化的塑造上也完成完美“塑身”。下面,讓我們走進三棵樹,共同解析三棵樹的“健康、速度、無憂、人才、第一、文化營銷、社會責任”七個關鍵詞:
健康
“三棵樹下,健康人家”,這句廣告語可謂家喻戶曉。
健康是“1”,事業、財富、愛情、智力……是緊隨其后的無數個“0”,如果缺少前面“健康”這個“1”,后面添加再多的“0”,結果也是歸零——這是關于健康的權威解讀。
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向社會輸出產品,獲得利潤。而三棵樹從創立的第一天,就抱持一個信念:提起三棵樹,就能聯想到健康,健康就是三棵樹的代名詞。因此,三棵樹不僅要為民眾提供健康涂料,又為社會創造健康生活。在涂料界,三棵樹最先將健康理念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之中的。對內,倡導健康心態、塑造健康品格、培養健康員工;對外,奉獻健康產品、創造健康生活、傳播健康文化。多年來,三棵樹的健康理念已經深深烙印在每個員工腦海里,影響著員工的職場行為與品德修為。
三棵樹借助傳播“健康漆”概念,實現了“營銷占位”,與競爭隊友形成有效區隔,并讓品牌宣傳找到突破口和落腳點。現在的三棵樹,已經從8000多個廠家、10000多個涂料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健康漆的領導品牌。
尤為重要的是,獨特的“健康”定位,讓三棵樹為自己也為業界開辟出一條健康進化、穩健成長的“三棵樹之路”——道法自然的生態文化管理。
速度
“做中國涂料發展最快的企業”是三棵樹既定的發展目標,也是三棵樹創業以來成長速度的最好寫照。在短短六年時間內,在行業平均年增長率不足20%的背景下,三棵樹以每年翻番的增長速度,成為“長得最快的樹”。
從零到品牌價值19.21億元,躋身行業前列,三棵樹用了五年時間,品牌發展速度被冠以“神六速度”;從第一款“金葉“墻面漆,到現在的5大體系,上千種產品,產品開發速度使得三棵樹足以從容應對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從起步時局限于閩浙市場到現在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到今天近千人的員工隊伍、200多畝的生態工業園,三棵樹的成長速度有目共睹。
三棵樹第二個五年發展目標是:在2011年前,進入中國民用涂料行業前三名,成為中國健康漆的領導品牌。
無憂
三棵樹以創建“最佳雇主企業”為目標。慈母般關懷,親子般呵護,是三棵樹福利體系的人性化之處。值得一提的是,三棵樹設置的“總裁慰問金”、“員工探親假”。“總裁慰問金”是針對駐外銷售人員的,發放的對象卻非銷售人員本人,而是其家屬。通過這項特殊福利,三棵樹向駐外銷售人員的家屬表示敬意與感激。“員工探親假”則是用制度的形式將常年在外的營銷人員每年探親時間不少于15天予以界定,以此體現三棵樹對傳統家庭倫理的尊重,更流露對員工的關懷。
同時,三棵樹為全體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設立了公益基金組織——無憂基金,承諾凡員工家庭遭遇重大變故或過不去的坎,全部由企業承擔,確保員工在三棵樹工作、生活“高枕無憂”。
人才
從優中選優的大規模招募,到全方位、多層次、高投入的培養,三棵樹打破常規,不唯學歷重能力,不唯資歷重業績,通過建立一套規范的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真正做到唯能是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三棵樹招收人才的標準其實就是“沒有標準”,目前,三棵樹在涂料行業內招收的人才僅占很少的比例,反而是快消品人才、應屆畢業生被大量引進。他們在經過系統培訓后被輸送到市場、銷售、技術及服務等部門。如今,從多個招聘渠道引進的眾多人員已經成為三棵樹各個崗位的骨干力量。
“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是三棵樹倡導的人才培養理念,三棵樹透過專家授課、外派培訓、三棵樹商學院(中國涂料界首家商學院)等方式,為員工提供多渠道、符合不同成長階段的“培養套餐”,與員工共同成長、共享成功、共創遠景,為員工創造了“無天花板、沒有邊界”的發展平臺。
領導型的企業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創造許多第一的記錄。自創業以來,三棵樹視文化為信仰,視品牌為生命,視員工為子女,在董事長洪杰的領導下,三棵樹以領跑者的風范締造了無數行業乃至中國的“第一”:
第一個倡導“健康漆”概念并全力推廣的涂料品牌;第一家建立“企業健康學”并應用于經營管理實踐的涂料企業;第一個搭載載人飛船成功開展太空實驗的涂料品牌;第一家真正創建“無煙工廠”的涂料企業;第一家在企業內部設立社會型公益基金(無憂基金)的企業;第一個在終端開展文化營銷的涂料企業……
在三棵樹前行的路上,必將還有無數的“第一”誕生。
文化營銷
三棵樹認為,文化是核武器。但同時也認為文化有優劣之分,有的文化是“偽文化”、“虛文化”。他主張三棵樹做“真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做“實文化”,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
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三棵樹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三棵樹生態文化系統。在“體驗式營銷”成為主題的今天,三棵樹深刻意識到以文化在終端發動攻心戰的意義。2007年,三棵樹全面發動醞釀已久的“文化營銷”新戰略。
08年12月,三棵樹獲得“2008年度中國企業年度營銷創新獎單項獎最佳文化營銷獎”,三棵樹的文化攻略在獲得了消費者的肯定的同時,也獲得了包括唐•E•舒爾茨等眾多國內外營銷管理專家以及媒體的一致認可。
社會責任
三棵樹奉行“源于社會、歸于社會”的共享理念。幾年來,三棵樹用于各類社會公益事業、陽光工程的費用近2000萬元,其中2007年元月向共青團中央捐贈1000萬元用于“保護母親河”行動,是中國涂料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公益捐贈,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后,三棵樹將“無憂基金”由公司內部員工擴展到全國各級客戶,自此,“無憂基金”扶助對象由公司內部員工擴展到全國各級客戶,從企業內部公益基金升格為社會型公益基金,成為三棵樹盡社會責任的又一重大舉措。在三棵樹汶川大地震捐贈活動中,除了員工自發捐款近9萬元,企業同時向災區捐款捐物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