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20日專電 上海航空同樣未能逃脫業績和航油套期保值雙重虧損的命運。
該公司20日披露,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約發生實際現金交割損失累計約為人民幣850萬元。根據公司的初步測算,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人民幣1.7億元(未經審計)。
上海航空同時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08年度累計虧損同比增加100%以上。2007年,上航凈利潤為虧損4.35億元。按此計算,上航在2008年虧損將在8.7億元以上。
對于預虧的原因,上航解釋稱,2008年,公司燃油成本居于高位,對公司運營造成巨大壓力;2008年,上半年雪災、汶川地震、奧運會安保措施等嚴峻的外部形勢影響,以及下半年全球經濟的明顯衰退,造成航空市場低迷、運輸需求急劇下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約的公允價值損失約人民幣1.7億元,對2008年度損益產生影響。
對于套保的損失,上航則表示,公司開展航油套期保值業務的目的是為了穩定和固化公司一部分的航油成本,減小公司因油價上漲造成經營的不確定性。若未來航油價格持續處于低位,公司的航油采購成本得以降低。目前公司持有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下的交易量僅占公司實際用油量的一小部分,因此公司航油現貨采購成本的節省部分將大于合約造成的損失。
類似的情況不止于上航一家。東方航空此前披露,根據公司的初步測算,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約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人民幣62億元(未經審計)。與此同時,東航預計2008全年將出現大幅虧損。中國國航則披露,公司2008年12月31日燃油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價值損失擴大到68億元人民幣(未經審計),同時預計公司2008年度將發生大幅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