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9年以來,國內鈦白粉市場行情仍持續去年年底的低迷。各地鈦白粉市場價格均地位徘徊。1月上旬以來,華東地區鈦白粉R930維持在18800元/噸的低價,1月下旬更下降至18550元/噸;西南地區,鈦白粉需求低迷,價格持續走低;春節前,雖然各地鈦白粉價格稍有回升,但大趨勢仍為下行。國內鈦白粉生產企業紛紛壓縮產能,甚至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鈦白粉下游產業,如涂料、造紙、塑料、橡膠、化妝品等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產品銷量下降,企業專注于積極消化庫存收回資金,對原料的采購十分謹慎。加之鈦白粉市場低迷的行情,加劇了一些下游客戶觀望的心態,使鈦白粉市場進一步陷入被動的僵局。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出臺的《2009年關稅實施方案》,中國從2009年1月1日起將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稅則。就鈦白粉而言,沒有出現鈦白企業所希望的鈦白產品進出口關稅調整,但其主要原料,如鈦精礦、高鈦渣和硫酸卻都出現在了調整行列之中。 此時出臺的關稅調整方案對鈦白粉行業的影響尚難定論,但似乎并非利好消息。
年初,越南政府將鈦礦列為原料類礦產,限制出口鈦礦,無疑對作為越南鈦礦最大進口過的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中國90%的鈦資源用于涂料生產,不禁讓人更為涂料行業原料供應問題擔憂。
國內各鈦白粉企業根據低迷市場情況,也做出了各自響應的反應。緊縮產量,趁時機進行停車檢修,大力消化庫存,同時密切觀望市場動向,是這些企業普遍采取的措施。畢竟,在整個市場何時回暖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慎重決策,控制投入是當務之急。對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來說,適時進行產業組合,低成本整合并購一些中小型產業,對未來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擴展營銷網絡都大有裨益。 對中小型企業來說,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則應嘗試集中優勢,積極創新,使自己的產品擺脫大眾化的路子,才有可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博得一線生機。
值得慶幸的是,2月初,鈦白粉企業在經過春節的休整后陸續傳出了開工的消息。金融風暴下的鈦白粉企業逐步開始試探自救之路。但只有鈦白粉下游產業回暖之時,鈦白粉市場才會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鈦白粉行業要想走出困境,還需要一段較廠時間的調整,很有可能是1-2年的時間。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節,中國鈦白產業仍在翹首盼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