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需求疲軟的狀況已阻止油價突破當前價格區間45美元/桶的高位,但與此同時,原油產量減少也令油價保持在35美元/桶的上方。
歐佩克上周稱,其最新一輪減產似乎已剎住油價的急挫勢頭。但該組織也警告稱,消費國和工業庫存不斷上升可能令市場保持動蕩,在第二季度石油需求繼續走軟的情況下尤其如此。歐佩克的維也納秘書處在其最新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稱,由于全球經濟繼續惡化,該組織目前預計今年石油需求將下降58萬桶/日,相當于此前預測降幅18萬桶/日的3倍多。
歐佩克稱,去年底有關將產量削減共計420萬桶/日的決定似乎已剎住油價跌至“極低”水平的趨勢。但該組織補充道,“隨著需求進入季節性低谷期,以及煉廠即將開始檢修,(消費國原油庫存不斷增加的)影響將變得更加明顯。”歐佩克指出,經合組織庫存水平現正逼近57天的未來需求,較歐佩克感到舒適的水平高5天。
歐佩克稱,市場已從現貨升水轉為期貨升水,“鼓勵交易商和其他商家在浮倉儲存過剩原油,以利用較高的遠期價格盈利 ”,從而加速了目前的庫存“過剩”。歐佩克稱:“截至1月底,估計有7000至8000萬桶石油儲存在海上的35至40艘油輪上,相當于世界超級油輪數目的大約7%至8%。此外,美國和中國政府準備在目前低油價時期趁機購進額外的戰略儲備。”歐佩克指出,美國能源部已恢復向石油戰略儲備庫注入石油,而中國官員也承認他們在原油價格較低的時候增加儲備。
歐佩克預計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為8513萬桶/日,低于此前估計的8566萬桶/日,也低于去年的平均需求8570萬桶/日。經合組織的發達國家需求疲軟尤其明顯,預計其總需求將下降113萬桶/日(2.4%)至4648萬桶/日。但歐佩克預計中東需求將增加24萬桶/日(3.5%),彌補上述需求下降。
盡管中國需求增長正在放緩,歐佩克仍預計今年中國消費量將增長至816萬桶/日,較2008年上升18萬桶/日(2.25%)。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僅次于美國。
供應方面,歐佩克將對2009年非歐佩克產量的預測削減至5089萬桶/日,較此前預測減少26萬桶/日。按此計算,非歐佩克供應年增幅為55萬桶/日,來自拉丁美洲、亞洲和前蘇聯的新增供應將抵消英國和挪威合計達26萬桶/日的減幅。
至于歐佩克3月15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下屆部長會議上是否會再次減產,歐佩克在其最新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給出互相矛盾的線索。一方面,歐佩克估計1月產量為2871萬桶/日,低于2009年全年對其自身原油的預計需求2920萬桶/日,但此數字亦與其預計的第二季度需求2875萬桶/日一致。對于第一季度,歐佩克估計對其自身原油的需求為2975萬桶/日,較1月估計產量高100萬桶/日。
展望更長期前景,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納伊米上周初警告稱,如果油價長期保持在目前的低水平,會影響投資積極性,也就不能保證將來全球經濟從衰退中恢復時所需的供應,因此將來油價可能再次飆升。納伊米在休斯頓舉行的劍橋能源研究協會(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年會上發言稱:“目前石油市場的高波動性成為能源業及時獲得足夠投資的重大障礙。這種情況對產油國和消費國的決策及投資規劃均是不利的。”
他說:“如果今天的低價持續足夠長時間,將播下未來價格飆升和波動的種子。”納伊米說,他完全相信對石油的投機興趣增加是導致近年來油價極端波動性的一個因素,并稱去年夏季油價達到歷史高位“與其說是市場基本面的作用,倒不如說是投資者主流看漲市態強勢的反映。”
他說:“既然市態已逆轉,我預計市場持續波動,價格極端疲軟。從基本面來看,油價不會長期維持在這種低水平上,正如油價不能在去年的極高位長久維持。”
納伊米說,油價應“低至足以促進經濟增長,尤其是在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并“高至足以為產油國提供足夠回報,確保充分和及時的投資。”
納伊米還直言過于努力引入替代能源的危險。“雖然推動替代能源很重要,我們也必須注意,快速推廣替代能源的努力可能對石油業投資產生冷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