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塑料網訊:“三聚氰胺”這一化學名詞隨著“毒奶粉”事件在中國得到最大范圍的普及,讓很多人聞之色變,避之不及。如今,深受孩子和父母喜歡的仿瓷餐具又爆出含有三聚氰胺和甲醛的傳聞,再次引發了網民的集體恐慌。一時間,整個仿瓷餐具行業大有步奶粉行業后塵的趨勢。
仿瓷餐具有毒?
“我好怕這種碗會對我女兒的健康造成影響。”年輕媽媽“阿凡蹄”發現從超市買回來的塑料碗上印著“100%madeofmelamine”(百分之百由三聚氰胺制成)。她在博客里很擔心,“吃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食物,會導致腎結石,那么用這種材料生產的飯碗會怎么樣呢?”
在“阿凡蹄”的這篇博文寫后不久,去年11月21日央視《朝聞天下》披露密胺餐具有可能析出三聚氰胺之事。這無疑刺痛了眾多網民敏感的神經。由于仿瓷餐具色彩艷麗、輕巧耐用,而且不易摔碎,很多父母都喜歡買給孩子使用。如今,這一與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具牽涉到人人聞之色變的三聚氰胺,一時間,互聯網內外質疑和譴責聲一片。
“我公司看到此類情況,第一時間與行業中人查找相關資料,作SGS(歐盟密胺檢測標準檢測)和其它質檢部門關于密胺餐具是否存有三聚氰胺成分析出的檢測。”臺州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唯說,“檢測結果是沒有三聚氰胺析出。”王唯表示,以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作為原材料生產餐具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工藝,只要生產流程正確規范,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此種說法也得到了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的證實。他表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俗稱密胺樹脂,本身呈無色透明,無毒無味,表面硬度高,耐刮擦,光澤度高,色澤鮮艷,可在150攝氏度的環境下使用,韌性好,不易破損,日本企業于1960年開始用于餐具,并且風靡一時。中國生產密胺樹脂及密胺餐具也有20年以上的歷史。為了保證仿瓷餐具的安全性,國家在1980年制訂了相關標準,并在1988年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即《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90-88)。
受“毒奶粉”事件的影響,很多網友擔心餐具中會有三聚氰胺殘留,導致在用餐時吸收,對人體或者環境造成危害。專家解釋說,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合成基本沒有三聚氰胺殘留,這從國家標準GDP14732-2006的規定中可以得到驗證,要求游離醛的含量小于等于2.3。即使有微量的三聚氰胺殘留,在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加工中,也固化到大分子當中,而不會被吸收。
實際上,三聚氰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你吃飯、乘車、居家過日子,都不自覺地生活在三聚氰胺的世界里,除了仿瓷餐具外,電視機和汽車上的金屬漆、穿在腳上的皮靴、粘貼信件的膠水,乃至天天要用的鈔票,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三聚氰胺。在三鹿事件中,三聚氰胺脫離了化工原料的“本職”,被人為“錯位”地放到了食品添加劑的位置,但在此次仿瓷“毒餐具”事件中,三聚氰胺可以說是“安守本分”。
企業深陷負面深淵
當所有人以為風波已經過去的時候,去年12月底,某民間機構發布的一個調查報告將一些大型密胺企業徹底打入深淵。報告宣稱,一些密胺企業為節省成本,用醛樹脂代替三聚氰胺樹脂,而醛樹脂會釋放致癌物質甲醛。被點名曝光綠色密胺碗的生產公司臺州希爾公司頓時陷入企業誠信危機,被看做“有毒仿瓷餐具”企業的代表,其產品在各大超市紛紛下架,甚至遭到網友的普遍抵制和譴責。
然而,這一切讓希爾公司總經理王唯倍感委屈,“我公司產品有兩大類,一類產品是食品用餐具系列,另一類是置物盤,兩條生產線分開生產。置物盤表面層是密胺,都已經通過目前密胺國際的衛生指針檢測,我們也有大量此類產品出口歐美等國家,完全符合當地安全檢測標準。”
臺州市希爾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那年恰逢非典,次年遭受特大臺風重創,于2005年9月在黃巖重新建立。以后3年內產品進入全國各大型超市,產品銷量一直呈上升趨勢。2008年3月,希爾公司通過國家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認證。深感創業艱辛的王唯格外看重自己的公司,“為這個廠我用全部的心血來操作,每個產品的外形、圖案、顏色等都是我費盡心血制作而成,我不會去做違規的事來害自己的工廠。”
當這一事件被報道后,臺州市質檢部門立即到希爾公司進行調查取證,抽取樣品進行檢測,結果全部合格。王唯向記者展示了去年12月27日最新的有資質部門的報告以及SGS(歐盟密胺檢測標準)的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希爾公司生產的密胺產品完全合格。
王唯說:“我公司的產品經國家有鑒定資質的部門檢測是合格的,如果誰對產品的質量有疑義,應依法委托有鑒定資質的部門對臺州希爾的產品作出鑒定,而不是通過私人仿真測試就對一個企業的產品作出不合格這一不負責任的結論。”
截至目前,不實報道已經造成希爾公司極大損失。正值歲末年初銷售旺季,產品卻在全國家樂福全部下架,其它超市也陸續下架,直接銷售額銳減800萬元之巨,后續損失無法估量。目前,希爾公司正迅速拿檢測報告跟各大超市采購員解釋,讓他們盡量不讓產品下架,盡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在準備對那家民間機構采取法律手段的同時,王唯也呼吁政府盡快出面還企業一個公道,網絡和媒體能給企業一個公正的評判。
行業潛規則盛行?
同“毒奶粉”事件一樣,在此次“毒餐具”事件中,密胺行業也爆出了潛規則。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用“密胺”、“三聚氰胺”等關鍵詞進行搜索,類似“仿瓷餐具生產企業九成‘無證經營’”、“密胺餐具違規使用有毒原料”等帖子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對于網上披露的這些“潛規則”,王唯顯得尤為氣憤,“我國的密胺產品之所以多年來能在國際市場占據較大的份額,靠的就是產品的性價比,如果我們密胺產品質量受到無端質疑,自己扇自己的嘴巴,那么我們的產品在國際上還有什么競爭優勢。最后的結局就是整個密胺行業垮掉,每年超10億美元的出口額重新歸零。”
據悉,中國密胺相關企業已達上千家,密胺樹脂年產量40萬噸,產業工人超過200萬,生產的密胺餐具除一部分供應國內使用,大部分出口國外,包括歐美發達國家,據統計,中國生產的密胺餐具占全球80%以上。產品質量除達到中國相關的質量標準,也完全符合歐盟的標準,在國內外均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甚至在國外,中國的密胺餐具享有更高的聲譽,因為中國不僅出口密胺制品,還出口密胺生產線和密胺的生產技術。
馬占峰對于密胺行業盛行“潛規則”的說法也表示異議。他表示,密胺塑料制品行業基本面是好的,絕大多數企業注重產品質量,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并加大技術創新,開發新品,使產品更加人性化、環保化,企業注重自身形像的建設。
密胺餐具含有三聚氰胺的報道讓整個密胺行業憂心忡忡,原本企業已面臨世界金融風暴的影響,且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這種缺乏事實依據的報道對企業影響非常之大。
1月9日,飽受質疑的密胺樹脂餐具生產企業代表齊聚北京發出共同承諾,堅決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加強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管理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進一步規范企業自身行為,絕不使用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原料生產食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