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統計,1月份WTO成員共向WTO通報了248項新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其中由美、歐、加、日、韓等與我國貿易關系密切國家通報的有83項,占總數的33.5%。
所謂技術性貿易措施,包括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動植物衛生及檢驗檢疫措施,一直被認為是隱蔽性更強、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監督和預測的貿易保護方式,也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
在1月份WTO成員向WTO通報的248項新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中,技術性貿易壁壘175項,動植物衛生及檢驗檢疫措施73項。新報技術性貿易措施以食品和機電產品為主,包括食品添加劑標準、輪胎檢測標準、牛羊肉強制性原產地標準等。新標準將于今年3月17日生效。
在輪胎制造、汽車生產以及冰柜等電器生產行業。按歐盟要求,其進口輪胎應明示燃油效率等級等參數,但此項測試將增加生產成本。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競相以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外國產品進入本國的門檻,保護本國企業利益。去年6月以來,WTO成員通報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數量持續大增,其中6月份和11月份增幅高達74.1%和45.1%。今年1月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環比增加38.5%,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環比增加63.6%。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賈金思表示,出于危機下對本國產業的保護,各國都會加快新標準的制定。“技術標準之爭”將是2009年中國外貿主要面臨的摩擦方式。
賈金思表示,我國部分企業連國內標準都尚未弄清,面對紛繁復雜、不斷加碼的國際標準,急需相關部門及協會開展針對性行業培訓,讓企業早做準備,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