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鈦工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但2008年的中國鈦工業仍不乏亮點:
首先是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仍頑強地獲得正增長,特別是鈦加工材的產量同比增加了17.3%,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寶鈦集團鈦加工材的產量達到9541噸,比2007年增加了27.8%;這表明,在經濟波動時,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產品全面的企業,高產品質量的企業具有更強的抗沖擊能力;
2008年,中國的化工、航空航天領域仍保持了對鈦材的較高需求,船舶、鋼鐵、電力、醫用、制鹽等行業對鈦的需求有較大的增加;特別是鈦加工材的進口量大幅增加61.1%,這些都表明中國仍保持著對鈦材的較為強勁的需求。
2008年鈦冶煉的技術進步明顯
2008年,中國鈦工業在鈦冶煉技術及裝備上取得很大的進步。
遵義鈦廠在四氯化鈦加料及還原爐中心散熱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大大降低了大型爐(12噸爐)生產的海綿鈦的致密度,徹底解決了海綿鈦坨中部產品中氯化鎂不能蒸餾完全的難題。
撫順鈦廠研制的Φ2.56m沸騰氯化爐成功用于生產。
洛陽雙瑞萬基的多極性鎂電解槽初步試驗成功。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與天化天泰公司合作研究的一步法鋁粉除釩試驗獲得成功,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技術鑒定。
2008年鈦加工取得重大技術進步
2008年,中國鈦加工業在技術和裝備上取得重大進步。
經過2007年、2008年兩年的努力,寶鈦集團、寶鋼特鋼和西北院分別再裝備了4臺10噸真空自耗電弧爐、4臺10噸真空自耗電弧爐和2臺8噸真空自耗電弧爐,各自形成了20000噸、10000噸和8000噸鈦錠的生產能力。
寶鈦集團電子束冷床爐熔煉TC4合金錠技術取得突破,已工業化投入生產。
寶鈦集團TC4鈦合金Φ940mm/8t、Φ1040mm/10t大錠熔煉技術獲得突破,實現了批量生產。
寶鋼特鋼引進的鈦及其合金棒材熱連軋生產線正式投產。該線采用計算機控制形變,具有流程穩定、棒材組織均勻的特點。
科學院金屬所引進奧地利SKK14精鍛機安裝調試成功,應用于科研和生產;24輥縱列式棒絲材軋機安裝成功,實現穩定生產。
寶鈦TC4鈦合金Φ200mm~Φ350mm大規格棒材生產技術獲得突破,產品質量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實現向國外宇航部門穩定出口。
寶鋼“TC17整體葉盤等溫鍛件研究”通過技術鑒定。
西北院正在建設由2800mm熱軋機組和1780mm冷軋機組為核心的板帶生產線,預計2009年6月投產。
科學院金屬所研制的Ti2448醫用鈦合金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注冊檢驗,已進入人體植入的臨床實驗。
新形勢需要新對策
2007年,在控制通脹的大背景下,國家為控制出口的過快增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對鈦制品采取了取消和調低出口退稅率的政策,這些措施無疑是正確的。但在目前新的形勢下,擬應進一步鼓勵出口,特別是應該鼓勵高技術產品出口,建議提高鈦制品的出口退稅率。
重新審視對鈦行業的投資
2004~2007年,中國鈦行業的高速發展,吸引了大批的對鈦行業的投資。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及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對鈦行業的沖擊,使我們有機會從另一面來審視鈦行業、審視這些投資:無論是投資海綿鈦,還是投資鈦加工材,技術和市場風險都是客觀的、現實的。因此,投資應該非常慎重,至少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