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繁榮程度,往往可以看作行業的風向標。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模具及制品工業展將于28日在會展中心開館迎客,這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模具展,每年來自日本、臺灣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云集。然而,據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今年的參展商不似往年活躍,去年的7個展館今年壓縮至3個,其中1萬多平米展區的塑料機械館被整體取消。
深圳模具及制品加工、精密零部件制造等產業的發達,是全球制造業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之一,是深圳國際模具展會影響力日升的原因。但是,在全球制造業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嚴重依賴出口的深圳模具產業熄滅了出口這臺主要的發動機。由于深圳生產的多數精密模具無法通過內銷實現價值,模具企業只有進入被動地、漫長的等待。
因訂單大量減少而賦閑的模具公司老板樂先生甚至用“冰凍期”來形容這個行業,“深圳大模具公司能開動五分之一的產能已算不錯了,很多中小模具企業甚至無法開工,就算開工產品也買不去出。”他慨嘆,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減展是海外市場不振的反映”
中國(深圳)國際模具及制品工業展覽會創辦自2000年,目前已成為了業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大型國際展會。
從機械行業協會模具委員會了解到,在去年第九屆展會中,展覽面積達11萬平方米,國際標準展位4635個,國內外參展企業1406家。據統計,從第一屆到第九屆展覽會,現場共接待國內外的參觀采購商70余萬人次,展期簽訂的合同及意向成交額總計超過人民幣84億元。
以往,通常是當年展會剛結束,第二年展會的展位已大部分都被預訂,許多廠商已預定下3—5年的參展安排。雖然展會組織機構每年都不斷在擴大展會規模,但仍有數百家廠商由于無法獲得展位,而無緣參展。但是今年狀況出現了逆轉。由于取消參展的企業較多,主辦方將往年的7個展館壓縮至3個,其中1萬多平米展區的塑料機械館被整體取消,這個館曾經以刀具、集成模具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大眾模具產品展示為主。
策展人士分析,減展意味著減交易機會、減成交量,可見海外市場仍然沒有復蘇的跡象。在全球制造業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嚴重依賴出口的深圳模具產業熄滅了一臺主要的發動機。由于深圳生產的多數模具無法通過內銷實現價值,這些企業只有進入被動地、漫長的等待。
“在深圳,沖擊集中在生產大眾消費品模具、汽車、電子模具的企業,他們現在能開工五分之一的生產線就已經很不錯了。”在模具行業從業多年的樂先生已經賦閑多日。根據他的經驗判斷,在這場危機中瀕臨倒閉和生產經營陷入停頓的工廠占到五成,不受危機影響、維持全線開工、訂單充足的企業也有,但可能只占二成左右。
提前壘窩的企業有望過暖冬
易模塑科技是關外一家比較幸運的中小型模具企業。在行業普遍不景氣的當下,易模塑科技在醫療、航空領域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10年。單是不久前波音公司一個多億的訂單,已經讓易模塑科技的總裁奉繼軍可以高枕無憂一陣了。“美國制造業在高精技術領域仍然有向外轉移的需求,我們還大有空間可為。”奉繼軍表示,深圳的成本優勢依然存在。
早年公司被逼轉型,反倒成為此次易模塑科技在經濟危機中能夠保持訂單、過得相對滋潤最重要的原因。“2005年,當時廣東和深圳都在提倡騰籠換鳥,要把呆鳥、慢鳥、笨鳥都轉移出去,我們受到的壓力也很大。”他說,“周邊企業遷的遷,倒的倒,極大觸動了我們的危機意識,讓我們在定位上作了一個很大的調整,這就是定位于高端模具產品,保證領先才能保證利潤。”2007年,易模塑科技花費2000多萬更新設備,注重拓展新領域,招聘“鬼佬”員工增強設計開發水平,幫助培訓團隊。“公司此前1000多萬的經營收益,加上1000多萬的貸款融資全花進去了。正因為及時改造,從2008年開始,我們生意越做越順了。”
完成轉型后的易模塑科技現在是一家專門從事精密注塑模具、合金壓鑄模具開發、設計和制造的模具公司。今年2月,寶安區政府前往公司調研,表示將給與關注和支持。
同樣抗擊能力比較強的還有國內龍頭企業東江模具。由于幾年前已開始加大研發,向精密模具和精密注塑轉型,從而受金融海嘯影響程度較小,而且在應對金融海嘯方面已有一系列計劃。
專家視點樊綱論經濟走勢:
中國受沖擊小或更早走出危機
信心比黃金重要。23日下午,央視經濟頻道《中國經濟信心之旅》在深圳站進行錄制。在節目中,經濟學家樊綱就當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雖然海外經濟復蘇短時間內不可期,但是,中國將比其他經濟體受到的沖擊更小,將更早走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