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多歐洲化工制造商來說,有史以來最為惡劣的經濟環境,使他們在2008年第四季度盈利出現“雪崩”,并直接影響了去年全年的財務表現。這從一些歐洲企業近日相繼發布的2008年財報得到了印證。到目前為止,這種嚴峻的態勢并沒有多少改善,為了能夠順利捱過2009年,這些公司紛紛采取壓縮開支甚至裁員等措施,以緩解緊張的財務狀況。
歐洲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主席賀斌杰上周在德國總部召開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公司2008年全年的收益依然保持穩定,銷售額與2007年相比增長8%達623億歐元;但受第四季度的拖累,到2008年底息稅前收益為近69億歐元,比2007年下滑10%。為保持公司的長期競爭力,巴斯夫正在加速實施其增效和重組方案,并將關閉一些盈利狀況欠佳的裝置和生產基地,全球將有1500多位員工因此失業。巴斯夫預計2009年的銷售額與2008年相比將有所下滑,公司目標是至少收回資本成本,維持股息穩定。
法國專業化學品公司羅地亞日前表示,受終端產品市場需求大幅下挫的影響,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出現了2800萬歐元的凈虧損,銷售收入同比小幅下滑至11.3億歐元,營業利潤同比則大幅下挫83%至1400萬歐元。2008年全年公司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9%至3.09億歐元,而銷售收入同比小幅增長2.9%至47.6億歐元。羅地亞表示,由于原材料庫存的原因,今年第一季度仍將出現虧損。該公司正采取一些新的削減成本措施,預計到2011年可以實現年節省成本1.5億歐元。
對于總部設在瑞士的科萊恩公司而言,受金融危機及較高的重組費用影響,2008年不僅沒有盈利而且虧損。該公司的年報顯示,2008年的銷售額約為74.62億美元,較2007年下降5.4%,全年虧損2600萬美元。去年10月剛剛就任科萊恩總裁的哈瑞奧夫·考特曼稱,為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2009年科萊恩打算裁員1000人,并將工作重點放在可產生現金的項目上。他表示,處于金融危機的環境中,一方面貸款難以到手,另一方面相關費用也支付不起,因此自身能夠產生現金的項目就變得異常重要。
比利時化工巨頭蘇威公司的年報顯示,2008年的銷售額為100.4億歐元,比2007年下降約1%;盈利為4.75億歐元,較2007年大幅下降了46%。盈利指標大幅下滑主要是由投資虧損造成,2008年該公司投資虧損了2.76億歐元。蘇威公司稱,2009年將大幅縮減資本支出預算,支出將僅限于健康、安全及環保等方面有限的戰略項目上;但另一方面,2009年的研發費用還將同比增長約5%,達到5.42億歐元,其中四分之三將用在醫藥化學品業務。
芬蘭化學公司凱米拉日前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出現了6850萬歐元的凈虧損,主要原因是一次性的重組成本。凱米拉稱,第四季度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的重組成本達到7980萬歐元,包括業務重組和實施成本削減措施等。該季度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減少4%至6.28億歐元,而利潤方面虧損了6810萬歐元。
與上述幾家企業不同,總部在荷蘭的帝斯曼公司2008年的財報表現又創新高,銷售額和盈利指標均有所增長。其中,銷售額為92.97億歐元,比2007年增長6%;營業利潤達9.03億歐元,比2007年增長10%。當然,惡劣的經濟環境同樣也使帝斯曼的部分業務受損。帝斯曼董事會主席謝白曼稱,由于公司迅速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減少了受影響業務的成本,因此才在如此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得以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