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裝置已建成完工的滄州大化和北方錦化均表示年后將會正式投產,國內產能達到38萬噸,將足以保證國內TDI需求市場80%的供給,而國產廠家2008年頻繁在華南地區鋪貨對于進口市場來說也是一個大的挑戰。像所以其他化工產品一樣,擠壓進口市場的供給份額,國內市場再進行內部廝殺,成了中國化工市場快速發展的慣例。
另外一方面,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國外企業紛紛將各種高污和高危險性行業轉向國內市場也是一種趨勢,直接在中國建立制造工廠,搶占市場份額,然后多余的供給量適用于全球調配貨源。拜耳位于上海漕涇的25萬噸TDI裝置于2008年10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并計劃2010年投產,屆時,加上上海巴斯夫16萬噸TDI裝置總產能達到41萬噸。在對于整個中國市場時,上海巴斯夫和拜耳均表示未來的營銷模式將是以直銷為主,另外貿易商以“經營”的理念與生產商互相配合。而這兩大化工巨頭之間在2010年拜耳投產前2009年也成為了市場份額搶奪的重頭戲,在2008年上海巴斯夫就曾因為拜耳經銷商貨源價格一直低于市場價格雙方有過一定的沖突。
2009年整體來說是國內外供應商激烈競爭的一個前期和準備階段。“后危機”時代,企業如何真正走出困境?行業春天是否真正來臨?商家如何獲取更大利潤?中國化工網值此春末夏初隆重推出第二屆“甲苯/二甲苯-TDI產業鏈市場峰會”,發改委、石油化學工業協會、規劃院及石化專家的現場解讀,將使您一并聆聽來自官方、企業和市場的聲音。政策分析、市場研討、商務洽談等全方位的內容設定,必將有助于您在錯綜復雜多變環境和危機困擾中尋到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