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化產品長期的高價位對下游產品需求產生影響。比如合成材料,其價格從2004年三季度開始拉升,四季度初達到很高的水平,之后價格隨著需求疲弱而下降,這使下游行業產品成本增大。由于下游行業產品價格增幅有限,成本增加使得其承受能力減弱,需求下降。
二、宏觀調控政策的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效果有所顯現。為控制投資過快增長,銀行提高了借貸難度,一些紡織企業和加工企業受到一定限制,波及到其對石化產品的需求。
三、相關替代產品的影響。合成樹脂和其它產品有替代關系,如合成纖維和棉花都是紡織產品的原料。去年我國棉花產量豐收,達到630萬噸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進口大幅度增加,達到190萬噸。這樣市場棉花供應非常充裕,去年下半年以來棉花價格下跌,到今年年初價格一直較低,這對合成纖維的消費者量有所影響。合成橡膠和天然橡膠也有替代關系,今年上半年天然橡膠價格比較低,低于去年同期,致使天然橡膠使用比例有所增加,合成橡膠使用比例下降。
四、回收料使用增加的影響。由于合成材料價格比較高,下游加工企業為降低自己的成本,采用了很多的回收料。再生輪胎的比例比較高,實際上影響了整個新料的使用量。
五、下游加工產品出口增幅下降的影響。受和一些國家產生貿易磨擦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石化下游加工產品出口增長9%,而去年同期增長幅度為20%。
六、下游行業發展速度減緩的影響。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和紡織行業增速都有所回落,導致輪胎、汽車塑料件和化纖需求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