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生素產品泛酸鈣、核黃素去年率先漲價之后,今年VE、VH、VA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提高了產品價格。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原料和環保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導致國內維生素企業的成本優勢被削弱,依靠降價爭奪市場份額的方式很難繼續支撐相關公司的業績,因此在VE、VH等集中度較高的領域,維生素生產廠家的態度趨向一致,從降價搶份額轉變為提價爭利潤。
維生素產品漲價不一
自去年9月以來,維生素產品中的泛酸鈣、核黃素及維生素C率先漲價,這三個產品也是今年上漲幅度最大的維生素產品。今年以來,VE價格出現上漲,其海外報價有些已經達到60元/公斤以上,有分析人士認為,四季度VE整體價格預計較上半年上升20-25%。在VE價格上漲的帶動下,VH生物素的價格也迅速上漲,其價格從9月中旬的88元/公斤上漲到目前大約160元/公斤,VA價格近期也出現上漲。
事實上,維生素價格的上漲并不是同步進行的,相關統計顯示,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核黃素、泛酸鈣、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K3的漲價幅度都達到了100%以上,而VE、VA和VH等產品價格仍然處于低位。
在維生素行業的上市公司中,鑫富藥業去年率先將泛酸鈣的價格提高了15%,隨后廣濟藥業也開始提價。今年以來新和成在三個月內兩次將VE價格提高了15%,9月底又將VA價格提高了10%。浙江醫藥VE內銷價格也上漲了15%。中投證券分析師周銳認為,維生素廠商紛紛提高產品價格主要是由于國內競爭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維生素市場規模最大的VE、VC、VA的生產已轉移至我國,但同時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工藝改進帶來的成本下降也不再顯著,人民幣升值更加削弱了國內企業的成本優勢,低毛利率的生產企業自身造血能力日漸減弱,僅依靠降低成本搶占市場份額的做法無法繼續支撐國內維生素廠商的業績發展。
主要廠家達成提價共識
在國內維生素行業競爭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產品提價成為企業利潤大幅提升的重要手段。從最早提價的鑫富藥業和廣濟藥業來看,泛酸鈣和核黃素分別是兩家公司的主導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都在80%以上,提價前毛利與浙江醫藥、新和成VE相仿,但銷售額卻遠遠落后。
產品提價之后,鑫富藥業泛酸鈣和廣濟藥業核黃素的毛利率顯著提高,今年上半年兩產品的毛利率同比增長分別為35.95%和42.07%,鑫富藥業上半年的毛利高達1.8億,遠遠超過銷售規模更大的新和成和浙江醫藥。鑫富藥業和廣濟藥業還分別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今年1-9月公司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750-1950%、950-1050%。與之相比,新合成和浙江醫藥還都處于微利狀態,近期這兩家VE產品競爭的老對手從一直相互壓價轉而形成默契,于今年6月先后提高了VE價格,近期對VA價格也有所提高。
目前,新和成和浙江醫藥是VE、VA、VH的主要生產廠商,擁有一定的定價能力。周銳表示,目前這兩家公司的盈利水平都還不高,仍然有提價的意愿,預計VE價格將延續溫和上漲的態勢;VA價格短期也有上漲,但價格上漲維持的時間和漲幅高度都不如VE;VH是小品種維生素,價格彈性大,有可能出現出乎意料的上漲。
周銳同時表示,維生素價格的上漲具有很強的周期性,通常價格上漲周期很短。影響維生素短期需求與飼料需求有一定相關性,今年下半年飼料需求相對旺盛,但需求的整體增長幅度有限。而大部分維生素的需求增長緩慢,年增長率僅3%左右。因此,雖然短期維生素價格上漲將給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帶來大幅提升的可能,但對其中長期業績發展則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