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建筑、礦山、煤炭、電力行業快速發展的帶動,近年來我國斜交工程輪胎行業出現十分火爆的發展態勢。生產企業從2003年的三四家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家,產能空前膨脹。近日,業內專家對目前國內多家企業爭相上馬巨型工程斜交胎的狀況表示擔憂。專家認為,目前國內巨型工程斜交胎投資熱必須降溫。
斜交胎不應成為發展方向
輪胎分為斜交胎和子午胎。子午胎對材料及制造技術要求很高,制造成本較高,但經濟效益卻非常好。隨著近些年工程機械市場的高速發展,其所用輪胎——子午胎始終供不應求,并為國外少數幾大輪胎生產公司壟斷。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輪胎產量達到4.33億條。這個數字規模很可能使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但是,專家指出,在眾多的輪胎品種當中,技術含量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的巨型工程子午輪胎,在我國還是空白。目前國內有25家以上的企業已建和在建巨型工程斜交胎生產線,若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將超過20萬條。一方面,巨型工程子午胎技術壁壘尚未攻破;另一方面,巨型工程斜交胎面臨產能過剩,暴露出我國輪胎產業面臨的是結構性過剩危機。
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呂秉堂表示,子午化是巨型工程胎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國內尚無一個巨型工程子午胎下線,生產企業大多不具備這種輪胎的生產技術、設備,原料也沒有保障。而巨型工程斜交胎只是在巨型工程子午胎一時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起臨時頂替作用,不應成為發展方向。
呂秉堂說,現在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世界汽車輪胎生產巨頭紛紛投資擴產巨型工程子午胎,且多在2007年底或2008年形成產能。屆時,斜交胎的市場將隨之縮小。其實從去年底開始,一些曾經暢銷的巨型工程斜交胎已經開始賣不動了。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理事長范憲指出,全球工程胎的市場容量很小,約占輪胎總銷售額的5.5%,尤其是巨型工程胎全球需求量不會超過5萬條。目前工程輪胎已由傳統的斜交胎向子午胎轉變,但國內巨型工程斜交胎的投資項目還在升溫,生產能力將會超過20萬條。
投資子午胎也需慎重
范憲認為,現在的工程輪胎使用條件苛刻,一是工程機械自重大,二是路況不好,三是速度快。有的工程機械時速達到60公里,如果技術工裝水平達不到,不要貿然上子午工程胎項目。斜交胎是落后技術,而巨型工程子午胎的投資周期長,市場狹窄,不可控因素過多。目前國內企業子午胎制造技術生疏,投資風險很大。一定要科學規劃巨型工程胎產業,不具備條件的企業不應盲目上馬。
呂秉堂認為,輪胎生產要實現效益必須達到一定規模,而工程輪胎的市場需求量是很低的,僅占輪胎銷售量的4%,且品種規格多產量少,市場是很有限的。其次,工程子午胎的技術難度大,工藝結構設計復雜,生產設備和工藝沒有現成的。盲目發展工程子午胎會導致生產過剩,同時技術檢測跟不上,一旦用戶出現重大質量問題,輕則遭遇索賠,重則導致企業破產。國際巨頭公司在做項目決策時都非常謹慎,國內幾家工程輪胎技術實力較強的大企業如上輪集團、三角集團、風神集團等,對開發巨型工程子午胎也都非常慎重。
與材料和橡膠機械企業并進
“企業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發展巨型工程子午胎是很難的!狈稇棌娬{,“我國企業發展工程子午胎多半是瞄準國外市場,而國外的用戶更在意的是企業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務和全球銷售網絡,這對生產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呂秉堂認為,巨型工程子午胎的發展要科學有序,要重視產品的技術開發和品質。我國要科學規劃發展巨型工程子午胎的制造,首先要突破技術壁壘。國內有實力的輪胎企業可與橡膠機械生產企業和原材料供應商多方聯合攻關,國家也應給大企業以政策支持。
呂秉堂說,產品開發最好先從小規格做起。他提醒投資者,工程機械的年增長率在20%左右,巨型工程輪胎產能的增長要和市場承受能力相當,一定要做詳細的市場調研、掌握全面信息后再決定是否投資。